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务实创新 富有时代气息——评刘绪贻教授主编《战后美国史》(增订版)

更新时间  2002-11-22 作者:黄安年
由著名美国史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刘绪贻先生主编的增订版《战后美国史(1945-2000)》,已于2002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的面世,在我国美国史研究界和世界史学界都是一件值得高度重视的大事。

第一,在迄今我国学者出版的美国史著作中,本书是第一部把下限写到2000年的长篇战后美国史学术著作。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于1989年9月,是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美国通史丛书》的第一本,该《丛书》为国家1981-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主编是我国美国史专家刘绪贻教授和杨生茂教授。“《战后美国史》的执笔者是武汉大学美国史研究室的几位专家,历时7年始成书,全书15章50余万字,覆盖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各个方面,引用的外交资料达400种,是一本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的力作。”(封四)

2002年出版的增订版,将《战后美国史》的下限延续到2000年。本版由刘绪贻教授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增加了1章,补充了1987至2000年的历史资料,更加有利于读者对当代美国的了解。据刘先生2001年12月10日在《增订说明》中说:与第一版相比,本书“引言作了修改和补充;第1至12章除勘误补漏外,未作变动;第13章补充了里根政府最后两年和老布什政府4年的内政、外交史,并作了少量修改;补写了第14章,克林顿的中间道路与全球战略;原书第14章增订版改为第15章,作了重大修改和补充;原书第15章增订版改为第16章,基本上是重写的;3种附录中,战后美国史大事年表和主要中外文参考书目作了补充,索引做了补充和修改”。增订版全书共65.5万字,长达839页,比1989年第一版多了10万字,可以看出增订版工作量之大。

在现有出版的我国美国史和战后美国史专著中,写到2000年的为数极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了10卷本的《当代美国丛书》,分别论述了9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法律、宗教、社会、文化、教育、科技,但可惜没有美国历史卷,因为上述10卷的综合并不等于就是一部当代美国史。任东来教授等著的《当代美国》(《大国研究丛书》),2000年9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584页),也不可能写到2000年底。

第二,本书由业已89岁高龄的资深专家刘绪贻教授亲自动手、夜以继日完成增订新版的。刘先生在谈到增订版修改、补充情况时写道:“所有这些工作,均由刘绪贻负责完成”,“我的家人”“参与了索引的改编”。在如此高龄的学者中,亲自动手完成这部专门撰写当代美国历史的巨著的,在国内美国史学界可谓绝无仅有。“先生以老迈之身,无畏之精神大声疾呼,作悲壮之努力,振聋发聩”(李慎之先生语),实在令人钦佩。

第三,这部著作的面世,使我国6卷本《美国通史丛书》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丛书》自1979年开始筹划和准备撰写,到2001年六卷本出齐,前后历时23年,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以及美中建交以来的历程相同步。23年来,这套高水准的大型学术丛书倾注了刘绪贻先生、杨生茂先生和责编邓蜀生先生的无数辛劳。令人欣慰的是,在邓先生的大力组织和推动下,以《丛书》为基础,《美国通史》6卷合订本也即将由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这将成为我国世界史学界第一部、近280万字的国别史大型学术专著。

(二)

刘绪贻先生主编的《战后美国史(1945-2000)》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是,解放思想,务实求新,富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

增订版引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史,是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然后逐步走向衰落并出现保守主义改革高潮的历史;是随着上述发展过程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进行全球扩张并和苏联进行冷战,冷战结束后又谋求世界霸权的历史;”其中“并出现保守主义改革高潮”和“冷战结束后又谋求世界霸权的历史”的措辞在新版中增加的。引言的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了战后美国史编写的全过程。而“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然后逐步走向衰落”的论点,是刘先生多年来顶住了来自一些方面的压力,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阐述当代美国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这一学术研究成果,抛弃了那种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又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既用当代美国资本主义实践的新发展来检验理论,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研究当代美国资本主义新的实践、新的变化。

理论创新来源于对历史实际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和总结,如果没有对于历史实际的务实研究就谈不上理论上的创新;如果不对战后美国史进行如实研究,就很难谈得上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理论创新。多年来,在如何准确估量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上,我们学术研究的严重滞后大概是和没有实事求是地研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有关的。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曾作过不少科学的评价,但是,由于在一个时期里对于美国资本主义的研究离开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脱离历史实际,扩大、夸大了还在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和垂死性。《战后美国史》增订版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作者通过对当代美国历史的实事求是研究,进行理论研究上的创新。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战后美国历届政府的政策调整及其改革进程,探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如第二章论述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第四章分析“现代共和党主义与美国社会”,第六章研究“新边疆”和“伟大社会”,第九章“反对新政传统的初步尝试”阐述了“尼克松政府的经济政策”及“新联邦主义和家庭援助计划”,第十一章“愈合创伤的时代”论述福特政府的经济政策,第十二章“战后第一个倾向保守的民主党政府”阐述卡特政府的经济政策,第十三章“保守改革的高潮”探讨里根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第十四章“克林顿的中间道路与全球战略”分析克林顿的中间道路和新经济。可见,全书突出的一条主线是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和调整。

和《战后美国史》第一版不同,增订版引言在阐述国内政策时增加了自里根执政最后两年以来到克林顿政府任期的政策措施,指出:“里根执政8年,虽以一次严重经济衰退为代价,取得6年低通货膨胀率下的经济增长,加强了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将冷战中苏攻美收的态势,转变为美攻多于守、苏守多元攻的态势,但他的政府留下的高预算赤字、高国债、高利率、高贸易逆差以及贫富悬殊程度扩大等问题,是非常严重的。”1989年上台的老布什政府继承了里根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虽因冷战结束在外交上取得若干成绩,但其在内政上的无所作为,使里根政府留下的严重问题更加严重,日益失去人心。这样一来美国持续12年的保守主义改革高潮,就逐渐式微了。”作者认为,1993年执政的民主党人克林顿,“是个继承‘新政’传统而又吸收某些共和党主张的新民主党人、新自由主义者,他以新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并以振兴经济为首要任务的政策,取得巨大成就;直到2000年末期结束,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而且这次经济增长同时拥有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水平,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因此人们称之为‘新经济’。”

本书不仅独创性地系统阐述了战后美国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巩固、发展,然后逐步走向衰落并出现保守主义改革高潮的政策调整进程,而且集中论述了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全球扩张和谋求霸权的对外政策中五次重大调整。由第一版“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经过三次战略调整”增补为“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经过五次战略调整”,指出“从1987年美苏首脑华盛顿会晤起,开始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第四次战略调整,美苏关系由对抗转为以对话与缓和为主阶段”,分析了老布什的“世界新秩序”全球战略和克林顿主义。书中指出,1999年提出“北约新战略概念”公开宣称北约可以不经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授权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这就从行动上和外交文件上又一次大胆改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这是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第五次战略调整;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如果不能对于这种政策进行有效的监督和遏制,美国势将成为21世纪在全世界实行强权政治的反和平与发展的势力。”(见增订版引言)

与此同时,本书用相当篇幅来详细介绍战后美国社会、上层建筑等的历史演变,包括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事业、宗教流派、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以第16章战后美国社会上层建筑变化(续)的节和子目为例:

1.小说:战争小说急剧增加;南方文学的演变;犹太作家大批登上美国文坛;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小说的发展;黑色幽默小说盛极一时;新现实主义小说兴起。

2.诗歌:自由派;垮掉派;黑山派;新超现实主义派;黑人诗歌。

3.戏剧:严肃剧;荒诞剧;音乐歌舞剧;少数民族戏剧;新现实主义戏剧。

4.音乐:十二音体系音乐的发展;实验性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乡村音乐。

5.美术:抽象表现派;波普派;形式主义、简约派、后现代主义;新表现主义和媒体艺术;艺术的多元化。

6.电影:战后至60年代的兴衰;1963年至90年代的回升期;90年代好莱坞的繁荣。

7.电视:电视技术、设备发展迅速;美国电视的娱乐节目;电视新闻节目;电视的影响。

战后美国史的撰写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同时在最新资料上的收集综合和理论分析概括上的有许多难度。刘绪贻先生以历史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当代美国史的编写,其精神极为可佳。由于美国对于当代问题的研究给予特别的注意,9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又推行美国历史和美国问题研究的国际化,力图将美国的历史观推向全球,因而修订一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人的《战后美国史》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刘先生主编的本书正好适应了这一需求。

(三)

增订版提出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史,是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然后逐步走向衰落并出现保守主义改革高潮的历史”的观点,确实富有创新精神,也有相当的理论阐述和材料论证。但是,这一独到之见的理论观点还有待更加完善和多侧面的论证,基于这一考虑,为使这一理论观点更加完善,笔者提出一些完善论证的思考,仅供参考。

增订新版说:“1939年以后的新政式政策的各种措施,决不会也不可能和1933-1939年时期的新政措施完全一样。但基本措施与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称之为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2页)这里需要论证“1939年以后的新政式政策的各种措施”是否包括战后美国的各个时期呢?就是说,是否适用于1945-2000年间的各个历史时期。

增订版说:“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福利国家’,虽可在一定时期克服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到一个相当长时间,但它的大规模赤字财政政策必然引起通货膨胀,而且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仍然存在,生产停滞的危机也不能避免。两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必然引起新型经济危机--滞胀。”(第3页)这里需要论证:

第一,“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否等同于“福利国家”?如果等同于“福利国家”,那么,如今的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福利国家”了,这是否也意味着都实行的是“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呢?这和多元化模式的一般特性和各国国情不同相吻合吗?

第二,“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规模赤字财政政策必然引起通货膨胀”,那么,非“大规模赤字财政政策”是否也是“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呢?事实上,70年代以来历届政府并非总是“大规模赤字财政政策”。

第三,“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必然“引起新型经济危机--滞胀”,那么避免了“引起新型经济危机--滞胀”的政策是否也是“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呢?或者说,80年代中期以来“滞胀”在美国经济中已经不是主要威胁,那么,这个时期的政策是“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吗?

增订版说:“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引起滞胀危机,还会造成‘大政府’,导致高税收”(第3页)。这里需要论证:实行“小政府”、“低税收”政策是否也是“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国家垄断主义发展政策是否都等同于“罗斯福‘新政’式”?而“小政府”、“低税收”是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的主要政策导向。增订版说:“尼克松政府在社会福利政策上,同样没有摆脱‘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已经形成的模式”。(第372页)这里需要论证尼克松政府的新联邦主义政策是否也“同样没有摆脱‘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已经形成的模式”呢。

增订版各章贯穿的发展思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史,是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然后逐步走向衰落并出现保守主义改革高潮的历史”。这里需要深入论证:“逐步走向衰落”的“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尤其是“并出现保守主义改革高潮”的政策模式是对于“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修正还是“反动”,或者说是另外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或者说,是在新的发展情况下“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整。这对于分析70年代以来三十年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理论、方法、重点、模式具有重要影响。显然仅仅用“保守主义改革高潮”来解释是不够的。因为“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其主要方面是自由主义的,而不是“保守主义”的,如果主要是“保守主义”的,那还叫“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吗?

我们可否这样设想,在美国有自由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也有保守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兼顾的中间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但是它们都是非法西斯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也都是在罗斯福新政开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先河基本上,在不同时期有着自己特色和不断调整着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增订版大大充实了90年代美国的叙述和分析,这是十分可贵的。略嫌不足的有关战后思想文化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概述相对零散,研究研究深度不平衡,有些部分尚需充实。例如社会科学主要学科发展概述提到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史学,但是像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科似乎也可以适当介绍。增订从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但是对于整个文化思潮和文化观缺乏概述。在社会结构专节分析中,似乎需要对于家庭结构给予足够的注意。《战后美国史》除在“新边疆”和“伟大社会”一章中有“太空探索和阿波罗登月计划”一节作为政府政策措施来阐述科学技术发展外,整个说来,缺乏对于1945年以来的55年间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尤其是高新技术发展史的概述,而科学技术的超前发展对于保持美国超级大国地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增订版开列了大量的美国学者的参考书目其中包括一小部分中文译著,但是相比之下,中国学者的专著几乎没有。笔者以为这部书集中了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这种成果也应该从开列的书目中有所反映,而且本书的主要对象是中国学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的专著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长足的进展,据笔者的粗略统计,从1993-2001年,《美国历史杂志》上总共发表精选的中国学者美国史研究成果目录共519篇,其中论文415篇,博士学位论文36篇,著作68部。笔者以为开列部分中国学者的专著是必要的。

需要说明,笔者上述不成熟的看法和商榷意见,并不影响增订版《战后美国史》对于我国美国史研究的历史性贡献的评价。

写于2002年6月6日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