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究竟是谁不识时务?

更新时间  2003-03-13 作者:任东来

围绕这美国对伊动武,最近的国际社会异常热闹。美国领导人或派特使、或打电话,游说各国支持美国立场,为此,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两个美英铁哥们儿,争先恐后,愿助“盟主”一臂之力。英国还拉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等七个北约国家的领导人发表“欧洲各国必须与美合作”的公开信,齐声支持美国动武立场,而被北约“和平伙伴计划”招降的立陶宛、爱沙尼压、罗马尼亚等东欧十国更是与美国步调一致,一致声援美国。但即使这样的架式,也无法改变德法两国的反美立场。法国领导人不仅与先后到访的德国、俄国领导人一唱一和,反对美国立即对伊动武的立场,而且更令美国人恼火的是,法德两国还拉上比利时,在北约理事会中,公然反对美国的提议,阻止北约在美向伊拉克开战后向土耳其提供军事援助的计划。

虽然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指责法德比三国的作法,但他仍不失风度,只使用有了这“很不幸”的外交语言,但鹰派大将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事则气急败坏,大骂三国的作法是北约的“耻辱”,使“北约”陷入了危机”。针对它们的顽固立场,拉姆斯菲尔德嘲讽它们是墨守陈规,不识时务的“老欧洲”。美英的舆论更是大骂法德比三国忘恩负义。嘲笑说没有美英的舍命相救,法国和比利时还不知猴年马月能够摆脱纳粹德国的铁蹄;如果不是马歇尔计划,战败的德国可能要比一战后的处境还惨。谁也没有想到,冷战时铁板一块的北约、冷战后不断扩大和强化的北约,居然会因为如何对待独裁者萨达姆政权而撕破脸皮,动了感情,伤了和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伊拉克问题已令北约陷入最大危机,若美国屈服于法国,或伊拉克受到法国等国行动的鼓舞,将给北约和世界秩序带来灾祸。

有意思的是,当美国人大谈特谈这次三国的行为将导致北约“信任危机”时,北约内部则强调,北约成员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仅是技术层面上分歧,不存在实质性矛盾。实际上,仔细看三国的立场,这一说法相当准确。因为三国只是认为目前北约制订旨在帮助土耳其防务的军事计划"为时尚早",将有损正在紧张进行的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努力。并没有杜绝协防土尔其以及排除对伊动武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美国的大发雷霆是当盟主当久了,作施主作惯了,满脑子老子天下第一的观念。在美国人看来,对美利坚合众国有利,就是对西方有利,就是对国际社会有利。如此推论,让笔者想起5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的一句流传广泛的名言:“对通用公司有利,就是对美国有利”!人们后来常常用这句话嘲讽那些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政客。但此种逻辑,在美国外交政策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出来。虽然不能说美国的利益总是与世界的利益背道而驰,但美国利益显然也并完全不等于西方的利益,更不等于世界的利益。

看到电视中德国外长菲舍尔特对拉姆斯菲尔德不客气地说:“抱歉,我没有被〖你〗说服”的镜头,再想到拉姆斯菲尔德对“老欧洲”的诅咒,笔者不禁哑然失笑。菲舍尔特比拉姆斯菲尔德相对年轻得多,70年代菲舍尔特是一位激进的左派学生,曾经因为游行抗议而与警察在马路上厮打,而拉姆斯菲尔德那时已经是美国福特政府的高官,先是白宫办公厅主任,继之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骂菲舍尔特等人是“老欧洲”,显然是指欧洲一些领导人没能“与时俱进”,跟上美国人“预防性打击”的超前步伐,而非他们的年龄。虽然姆斯菲尔德有一张不显老的娃娃脸,但他的年龄却可以作菲舍尔特的爸爸。至于观念吗,他在某些方面可能是地地道道的“老美国”。“老美国”们仍然把北约看成是冷战时的北约,一个基于共同价值观、相同政治制度和面对共同敌人的军事联盟,美国则是其中不可动摇的霸主。而今天的北约实际上已经衰变成为一个有军事功能的政治同盟,美国虽为盟主,却不再有一言九鼎的权威。由此看来,落伍的可能不是菲舍尔特等人,恰恰是拉姆斯菲尔德自己。

2003.2 13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