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深喉”显身,真相大白

更新时间  2005-06-15 作者:任东来

  越是深入到历史的细节,就越是会发现,历史充满了种种的偶然性。33年前的6月,发生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一起入室窃听未遂案,经过新闻界两年多调查以及法院对嫌犯的“威逼利诱”,竟然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案子的线索追溯到白宫,并最终把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物,号称“帝王总统”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拉下马了。不用说,这个举世震惊的事件就是大家熟知的水门丑闻。

  水门丑闻最初的揭露,自然要归功于《华盛动邮报》的两位年轻记者鲍勃· 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尽管美国的媒体拥有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有着让世界上很多同行羡慕的特权,但是,当它要与政府作对时,特别是调查总统的丑闻时,依然力不从心。特别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时,常常一筹莫展。最典型例子的就是19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的伊朗门事件。当时,里根政府违反国会数项法律,向伊朗出售武器,换取黎巴嫩亲伊朗的民兵所扣押的美国人质。更绝的是,里根政府一不做二不休,再次违反法律,将出售武器的所得资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当时,有不少年轻的记者想成为伍德沃德第二,让伊朗门成为第二个水门,把为自由派所痛恨的里根拉下马。但是,他们却没能如愿以偿。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像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运气那样好,在政府找到了一个重要的线人,能够在线索中断,“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得到他的指点,而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 在后来写的《全是总统的人》这一记载水门事件的调查报告中,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把这位神秘的线人称之为“深喉”(deep throat)。“深喉”本来是当时备受争议的一部色情电影的名字,现在用来指称备受争议的政府线人倒也恰当。

  从职业道德的角度讲,深喉深为政府高官,却帮助记者把自己的总统往火堆里推,多少有些不仗义,因此,也很自然被一些人,特别是那些受到丑闻牵连而丢官甚至坐牢的人视为内奸和罪犯。但是,从民众的利益来看,他却是一个帮助媒体揭发政府滥用权力的英雄。为此,不论是尼克松的人还是反对尼克松的人,都想知道这个深喉究竟是哪方神仙。由于有约在先,两位记者承诺,只有当“深喉”逝世之后,他的真实身份才能被公之于众。因此,在去年一次纪念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三十年的活动中,针对听众的提问,现为《华盛顿邮报》执行编辑的伍德沃德依然是守口如瓶。于是,“深喉”成为美国政治史上最大的谜团,也成为众多好事者津津乐道的猜测对象。时任尼克松国务卿的基辛格、白宫办公厅主任的黑格、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老布什、联邦调查局局长的格雷,都曾经是怀疑对象。

  直到5月31日,这位神秘的“深喉”终于主动站了出来,通过一位律师朋友发表在《名利场》杂志的文章,告诉美国人自己的身份,他就是当时联邦调查局的第二号人物,现年91岁的马克·费尔特。当晚,《华盛顿邮报》以及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也证实,费尔特就是“深喉”。 不过,伍德沃德这样做有些犹豫,因为他担心,受过中风的费尔特是否足以让他解除长达33年的保密誓言。这里涉及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在伍德沃德看来,费尔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得到了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女儿的鼓励。而这个女儿这样做时,却同时考虑到钱的问题,她需要钱来支付孩子大学的学费。显然,父亲承认自己是“深喉”的爆炸性文章必然带来财政上的收益。当然,她的儿子,一位需要付高昂学费的法学院学生在代表家族发表的声明中,只字不提钱的问题,用的都是高尚的字眼。他说:“我的家人相信费尔特是一名伟大的美国英雄”,在当时“可怕、不公正”的形势下,他“冒着极大的危险拯救了他的国家”。

外孙赞扬外公的话有时是不能当真的。至于费尔特当年的真实动机,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早在纪念水门事件20年前,《华盛顿邮报》的外事记者詹姆斯·曼就曾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认为费尔特很可能就是深喉,其动机则是机构争权。因为在胡佛任局长时期,是联邦调查局告诉白宫该如何去做,现在,胡佛刚去世,白宫就对费尔特这样的调查局老人指手画脚,他们感到很不爽,于是便 “出卖”白宫,以摆脱白宫的干涉。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费尔特的所作所为,成就了人类政治史上伟大的一幕;帝王总统居然败在了两个初出茅庐的记者手下。

  2005-6-3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