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中国不会成美国大选焦点

更新时间  2008-04-10 作者:王青/楚树龙
2008年一开始,民主、共和两党党内初选战就已经打响,两党候选人纷纷加强选举攻势,竞相在选民关心的主要问题上阐明自己的政策主张。而截至目前的民意调查表明,以伊拉克战争为代表的国家安全、外交政策议题再度成为热点,甚至压倒医疗保健、经济问题,成为本次大选的头号议题。那么,两党主要候选人对华政策立场和主张是怎样的呢?我们提出两点基本论断:


  1、两党候选人对华政策差别不大,像上次大选一样,对华政策不大可能成为本次大选的核心议题,仍将基本处于“沉默状态”。


  2、美国新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出现克林顿、小布什上任初期那种剧烈波动局面的可能性较小,而且中美关系也不会列入美国新政府最紧迫的对外关系课题。


  两党候选人均认为中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其外交政见阐述中,都曾专门论及对华政策,但就其内容而言,普遍篇幅有限、位置靠后、观点雷同。中国崛起带来了挑战,双方在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等领域存在分歧和矛盾,美国需要对中国表明自己的立场,施加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威慑,但双方并不注定成为对手,美国无意挑起新冷战;中美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维护地区与国际和平、防止核扩散、阻止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共同利益,美国需要与中国开展建设性合作,期待中国能以负责任的方式继续融入国际体系。这种防范性接触政策实际上与布什政府目前推行的对华政策没有显著差异。


  根据美国精英层对威胁、挑战的共同认知,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挑战处于第二甚至第三层次,不是当前美国对外政策的头号目标,反恐、防扩散仍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牢牢牵住美国,其对外政策重心向传统地缘战略回归将继续延滞。另外,中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无意用暴力手段打破、颠覆现存国际秩序,挑战美国的国际地位。由此,虽然两国在诸多领域存在分歧和矛盾、战略互信程度低,美国经常在人权、宗教自由等问题上对中国横加指责,并在亚太地区频频施展纵横捭阖手段防范、牵制、延缓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但中国国内日益深化的政治、经济改革进程、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使得两国间并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对抗。


  因此,尽管中国崛起的潜力使中美关系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但鉴于中美关系经过冷战后、特别是“9•11”恐怖袭击后的多年磨合,已相对进入战略稳定期,两党在此问题上也不存在重大分歧,这就决定了它既不会成为当前大选的焦点议题,也不会列入下届美国政府急需处理的最主要对外关系课题。


  眼下中美之间一系列经济摩擦看似热闹,本质上却属于低端政治范畴,而且在讨价还价之间存在较大回旋余地,不大可能引发两国之间的全面对抗。事实上,只要中美双方恰当“共管”“台独”分子挑起台海事变带来的威胁,双边关系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有望总体上继续平稳发展。▲(作者分别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