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美国总统竞选中的辩论文化

更新时间  2008-07-07 作者:余志森

    2008年1月2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播出了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电视辩论,约490万人收看实况,超过去年11月28日收视人数近450万的共和党总统参选人辩论。这场电视辩论名为“三人辩”实为希拉里和奥巴马的“二人转”,翻陈年老帐,互揭“老底”,场面火爆。

    透过这场富有戏剧性的辩论我们可领略美国总统竞选中的辩论文化。美国人喜欢演说与辩论,美国政治家大多是一批能言善辩的雄辩家。就连美国宪法也是辩论出来的,1787年制宪会议是一场长达4个月的辩论会,会上大州代表与小州代表,自由州与奴隶州的代表激烈辩论,言辞凿凿,互不相让。发言最多者是年仅35岁的“集种种才华于一身”的古文诺.莫里斯,发言173次,詹姆斯.威尔逊发言160多次,麦迪逊为150多次。汉密尔顿一次在会上就口若悬河地作了长达5小时的演说,即使口才不佳但精通法律的马丁.路德也争着发表长篇大论。有好几次辩论激烈到几乎要散伙的地步,但最后制宪者们还是达成妥协,设计了使美国“既象小国一样自由和幸福,又象大国一样受人尊敬”的联邦体制,成了“思想在撞击时产生的智慧有时比沉思时更为深邃”的有力证明。接着,围绕是否批准美国宪法又爆发了一场激烈争辩,留传后世的《联邦党人文集》就是三位杰出的联邦主义者与反对者论辩,在报上连续发表85篇论文集纳而成的。

    美国联邦政体确立后,合众国总统成为美国政治舞台上的超级明星,总统候选人就成了竞选场上的最耀眼的“辩”星,总统竞选辩论就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吸引选民眼球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林肯就是在竞选辩论中从一个小人物变成大人物,脱颖而出。1854年共和党建立时,林肯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律师,那年秋,伊利诺伊州民主党参议员道格拉斯在国会提出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林肯被大家推选为辩论人发表演说把他驳得体无完肤,一鸣惊人,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1858年6月,伊利诺伊州共和党代表会议上提名林肯为国会参议员候选人,他在会上发表著名演说:“一幢分裂两半的房子是无法站立的,我坚信,这个政府不会永远容忍这种半是奴隶制、半是自由制的状况,我不希望联邦解体,也不希望分裂的家庭崩溃。”7月24日,林肯向道格拉斯提出挑战,后来两人在伊利诺伊州展开了七场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林肯-道格拉斯大辩论”。辩论通过报纸向全国传播,影响极大。在辩论中,两人妙语连珠,针锋相对。如在弗里波特进行的第二场辩论中,林肯提出了一个让道格拉斯左右为难的问题,虽然道格拉斯巧妙的作了一个左右逢源的回答,玩弄“既打击又支持奴隶势力的最狡黠的手法来赢得人们的支持。”但是他的这段被后人称为“弗里波特主义”的回答最后还是引起奴隶主的不满。竞选辩论证实了培根的名言“辩论使人明辨是非”。美国人通过辩论认识了林肯反对奴隶制的立场和他在辩论中所表现的高超智慧,最终选择他为美国第16届总统。

    罗斯福与胡佛的竞选辩论同样颇具特色。1932年大选年。当时共和党总统从哈定、柯立芝到胡佛已连续执政多年行将“在幻灭和绝望中告终”。6月14日,面临经济萧条的严峻形势,共和党无奈又提名胡佛总统为候选人。与他对垒的是被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7月2日,罗斯福发表演说:“在现代历史上,美国两大政党的根本分歧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壁垒分明,形成鲜明对照,共和党领导人不仅在物质方面失败了,而且在提出目标方面失败了,因为他们在灾难时期不能展示希望,不能为人民指出一条可以返回安全场所的道路。”他保证“要为美国人民实施新政。”次日,一家报纸刊出漫画:一疲惫农民满怀希望仰望天空,见罗斯福座机上赫然写着“新政”两字,从此,“新政”不胫而走,传遍全美。罗斯福打出“新政”旗号,发表一系列竞选演说争取民心获得成功。而胡佛的演说苍白无力,一味强调经济不景气的外在因素,同时无端攻击罗斯福上台“大街上就会长草”,“农田就会蔓莠丛生,一片荒芜。”最后多数美国选民投了保证实施“新政”的罗斯福的票,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时又通过广播发表著名演说,鼓舞国人说:“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美国总统候选人为拉选票,在辩论中充分展现他们的辩论技巧和机智。1960年,肯尼迪与尼克松的电视辩论成为美国历史上的佳话。被誉为口才最好的美国总统之一的肯尼迪在电视辩论的第一场中就先声夺人,针对共和党政府的弊端,指出“美国取得的进展不能令人满意”,接连提出5个“我不满”,向尼克松发起连续进攻,咄咄逼人。1980年8月,共和党里根与卡特电视辩论时巧妙地要选民在投票前“不妨问一问自己,你们的生活是否比4年前好了一点?”据说,这一问“打动了很多观众的心。” 1992年7月16日,克林顿发表提名演讲讽刺老布什说:“现任总统说,在经济复苏之前失业者队伍常会略有扩大。但是,在经济能够真正恢复以前,失业者的队伍只会增加一个人,总统先生,你就是那个人。”克林顿用“变革的时代”击败了老布什,等等。为一睹竞选者辩论风采,录有34篇竞选演说的《美国历届总统竞选演说精选》(王建华译)值得一读。

    美国政治家的辩才是美国政治游戏规则和竞争环境造就的。林肯为提高自己的演说才能,竟以一排排玉米为“模拟”听众站在凳子上练习演讲。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每周还要花10个小时排练演说,最后炼就了“看起来和听起来绝对真诚和坦率”的技巧,达到了他说错话就像说正确的一样“真挚”的“高”水平。其实美国的辩论文化可以追述到西方文化的渊源,数千前的希腊、罗马,雄辩之风闻达于世,许多学者精心创作、反复修饰他们的演说辞、辩护辞、论战辞等,形成了一种“文学传统”。涌现了像苏格拉底那样完全是在辩论中产生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哲学风格的辩论界大师。当时的政治家也往往是演说家,因为谁想当领袖,谁就要能登台演讲。连雅典青年都喜欢倾听和模仿成年人辩论,从中享受到像在体育竞技中寻找到的同样乐趣。

    但是,辩才与技巧是美国总统竞选中取胜的一个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政策魅力”,即他们的竞选纲领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美国人的心愿。高超的辩才则是善于用“朴实”但却“动听”的话语将它表达出来。林肯的胜出主要是由于他的反对奴隶制度的立场顺应历史潮流,人心所向。罗斯福的“新政”也同此理。当然竞选者如在政纲上不分仲伯,辩才高下就可能起决定作用。反之,有人如想愚弄百姓,即使巧舌如簧,也无法摆脱林肯的警告:“你能欺骗全部民众于一时,欺骗部分民众于所有时间,但无法欺骗全部民众于所有时间。”(《解放日报》2008年3月4日)

    (感谢余志森教授惠寄)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