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飓风“古斯塔夫”带来的警示

更新时间  2008-09-03 作者:杨骏

飓风“古斯塔夫”带来的警示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这是9月1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紧急行动中心放映的投影气象图,上面标注了飓风“古斯塔夫”(左一)、飓风“汉娜”(左二)以及正在形成的热带风暴“艾克”(箭头所指)的位置。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当日说,“汉娜”和“艾克”将于本周晚些时候登陆美国。 新华社/路透

    一场“古斯塔夫”飓风吹动了整个美国的神经。200万人的撤离队伍浩浩荡荡,创造了美国防灾历史的新纪录。这次没有人对政府如此“兴师动众”提出质疑。因为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来袭时,正是当地政府的犹豫不决,使美国新奥尔良市付出了16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数百亿美元的惨痛代价。

    这一次,为了不让“古斯塔夫”变成另一场“卡特里娜”,美国各级政府在救灾机制上做了许多调整。美国原来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由联邦、州及地方政府三个层次组成,不足之处在于:它强调属地管理,即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救援的指挥和决策工作都由当地政府官员负责,州或联邦官员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总统也只起象征性支持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救灾的资源调配和工作效率,造成救援工作迟缓,灾情扩大。

    痛定思痛,上述弊端在应对“古斯塔夫”时已不复存在,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以及军队体系提前几乎一周就做好了协同应急准备,强制撤离命令早在飓风抵达前两天就已发出。美国弗吉尼亚技术学院的救灾项目主任弗雷德里克·克林格尔德说:“那次灾难(‘卡特里娜’飓风)的一大教训是,我们在评估灾难造成的损失时要充分相信科学预测,而不能心存侥幸。”

飓风“古斯塔夫”带来的警示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为9月1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当地气象频道的工作人员在“古斯塔夫”带来的风雨中进行报道。美国飓风中心当日说,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时30分(北京时间晚10时30分),“古斯塔夫”风眼在路易斯安那州科科德里附近登陆,造成大量降雨,但它的强度级别已从预测的3至4级降至2级,风速减为每小时177公里。新华社/法新

    救灾机制的改进固然令人欣慰,然而人们要做的事还远不止这些。“古斯塔夫”的到来,再次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如何相处这一老课题。

    三年前“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发生后,英国《独立报》评论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那里出现的灾难感到意外与震惊。多年来一直有专家警告说,把城市建在一个海平面以下的河口冲积平原上,其实就是在等待灾难发生。尽管城市周边大量自然湿地能够吸收降水和入侵的海水,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但是新奥尔良在城市建设和开发中排干了大部分湿地,结果飓风一来,堤坝溃决,水位上涨,灾难降临。

    在农业社会,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总是带着三分尊敬、七分畏惧。大自然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人类的命运。然而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和现代化的进程,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开发和污染已经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飓风等极端气候灾害的频繁出现,不啻于对人类发出的警告。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弗·弗莱文说,美国南部海湾的飓风已成为一个警钟,提醒全球的决策者。他说:“如果人类世界继续目前的方式,大量地去改变自然生态,以及进一步的增加化石能源的消费,灾祸将成为21世纪普遍性的生活特征。美国作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也不能幸免。”

    据美国媒体报道,“卡特里娜”以来,新奥尔良市的人口再也没有恢复到三年前的水平,许多人选择永久离开这片家园。随着飓风等灾害天气的增多,多年后的新奥尔良市又会是什么面貌?人类到底如何做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或许是“古斯塔夫”飓风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飓风“古斯塔夫”带来的警示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9月1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记者在“古斯塔夫”带来的风雨中进行报道。美国飓风中心当日说,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时30分(北京时间晚10时30分),“古斯塔夫”风眼在路易斯安那州科科德里附近登陆,造成大量降雨,但它的强度级别已从预测的3至4级降至2级,风速减为每小时177公里。新华社/路透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