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奥巴马: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1)

更新时间  2008-11-05 作者:佚名

    美国时间2008年11月4日晚(北京时间11月5日中午),贝拉克·奥巴马最终赢得了美国2008年总统选举,成为美国第四十四位总统。这场旷日持久、举世瞩目的选举运动画上了句号,但奥巴马成为白宫主人的时代仅仅刚开始。曾几何时,美国总统选举就俨然成了“世界总统”选举,以至于“今日美国”(usatoday)在美国大选首页便出现了这样的标题:全世界公民欢呼奥巴马当选。这里网罗一些关于此次大选的评论性文章,既有回顾又有前瞻,以飨读者。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欢迎评论、及推荐相关文章。

奥巴马何以势压麦凯恩

薛涌

    历史似乎正在进行了一个循环。

    1932年,罗斯福在民主党代表大会上接受本党提名。他昂然地说:“我向你们,向美国人民许诺一个新政(new deal)!”在整个竞选过程中,他一方面攻击在任总统胡佛是“财政浪费者”(profligate spender),发誓要平衡预算,一方面许诺要“更平等地分配财富和产品”(distributing wealth and products more equitably)。胡佛则攻击罗斯福的“新政”是对美国传统“危险的背离”,不仅会摧毁美国的价值和制度,而且会“建造一个我们前所未见的官僚体系。”面对摧枯拉朽的大萧条,胡佛还坚称“我们经济的根基是健康的”。结果,罗斯福以57%-40%的压倒优势赢得大选,民主党也主宰了国会两院。共和党从1889年benjamin harrison开始近三十年几乎不间断的统治(仅有1913-1921年在任的威尔逊总统是例外)被打破,美国进入了未来三十多年民主党主宰的时期。“新政”不仅深刻地改变了美国,也从新塑造了资本主义。

    今年又如何呢?美国面临着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奥巴马以“希望”为口号,要给美国一个“新的开始”。他一方面攻击麦凯恩所支持的布什政府把巨大的联邦财政盈余变成了巨大的赤字,一方面又提出在给95%的美国家庭减税的前提下给5%年收入在二十五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增税,以“散财”(spread wealth around)的方式促进社会的繁荣。麦凯恩则攻击奥巴马要建立一个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用高税收把钱从老百姓的兜里拿走,让华盛顿的精英去“散财”。面对风雨欲来的金融风暴,麦凯恩几乎重复了胡佛的话:“我们经济的根基是健康的。”如今虽然还没有投票,但势头已经非常清楚:民主党扩大在国会两院的多数优势几乎已成定局,在总统选举上所有民调都指向奥巴马的胜利。现在唯一能挡住他通往白宫的道路的,就是他的肤色唤醒白人的种族主义情绪,或者是临投票前的突发事件或丑闻。即使麦凯恩意外当选,面对民主党在国会的绝对优势也难以推行共和党的政策。从政治大势上看,尼克松以来近三十年的共和党主宰即将结束。

    历史当然不能简单地比附。在1932年大萧条的谷底,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gdp减半,股票市场失去了91%的价值。如今,美国的失业率为6.1%;gdp负增长刚开始一季度,仅仅为0.3%的萎缩;股票市场也才失血百分之四十几。所谓“美国面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说,很可能言过其实。七十年代美国的经济,恐怕要比现在糟糕得多。所以,1932年时历史对政治家的惩罚,可以说是不分青红皂白。胡佛大概是美国历史上最冤屈的总统之一。如今的经济衰退,则并非没有给麦凯恩以机会。他是否能够把握住,我们很快就会知道。

    胡佛是历史的替罪羊。从个人层面而论,他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要知道,1929年纽约股市大崩溃,美国随即进入了“大萧条”。胡佛正是那年上任,怎么能为此负责?罗斯福的“新政”搞了八年,也未能把美国带出“大萧条”。拯救美国经济的还是二战。事实上,胡佛事先就一直警告资本主义的贪婪,几乎预言了股市的崩盘。这一孤儿出身、靠个人奋斗在工业界成功、又投身于国际慈善事业、并在联邦政府出任财长的政治家,从业绩到品格都是无懈可击的。他上任后,有人形容他让国会中的“共和党下跪、民主党脱帽”。是他首先认识到,三十年几乎不间断的经济增长把美国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化成高度复杂的工业社会。立足于自耕农的杰佛逊式的小政府,已经跟不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他在1909年就写道:“那种雇主粗暴地使用劳动力的自由放任的原则正在消失。”他怀抱着的是进步主义的理想,希望一个掌握着充分的信息、被知识武装的政府,能够通过谨慎而有限的行动促进社会的变革。他一上任就把一群专家学者召集到白宫,要动员美国最优秀的大脑,对社会进行一番通盘的调查分析,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这一工程随着大萧条而被历史淹没得无影无踪。但是,其结果是美国有了前所未有的数据信息。在此之前,联邦政府连失业率到底是多少也不清楚。胡佛还采取了“反周期”的政府投入,在萧条的谷底时加大政府开支以刺激经济恢复。这一套也成为后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可惜,他所继承的是一个前近代的小联邦政府,没有足够的财政武器。他因为是孤儿出身,性格木纳寡言,在危机时刻未能和选民及时沟通。应该说,他作了该作的事。但历史没有给他机会。

    麦凯恩则面对着容易得多的局面。不错,美国的经济正在进入衰退,但还远没有崩溃。更重要的是,他不属于布什的遗产,而是布什在党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奥巴马试图把“麦凯恩总统”的前景描绘成布什的第三任,但大部分选民认为麦凯恩和布什并不相同。在他接受共和党提名后的九月,麦凯恩大部分时间都在民调上领先于奥巴马。可见选民不仅给了他机会,而且对他充满期待。

    可惜,麦凯恩对期望的回答是失望。他的表现,让人觉得他已经成为一个过时的人物。他对国家的服务和自我牺牲是无可挑剔的。他在国防外交上的经验和判断力也优于奥巴马。但是,任何总统都不能靠一个领域的专长而治国。当国家面临着深重的经济危机时,他必须有所回应。在预选时,麦凯恩承认自己并不太懂经济,为此输了密西根等州;若没有半路杀出的哈克比,他可能败在罗姆尼手上。本来,预选的价值之一就在于暴露自己的弱点,可以在进入大选前及时弥补。但麦凯恩对于自己在经济问题上的弱点没有充分注意。比较一下双方的经济班底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奥巴马一头有前联储主席paul vocker。如今格林斯潘的声誉大跌,被认为是导致今日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paul vocker作为七十年代反通货膨胀的英雄,奠定了日后经济恢复的基础,被历史所充分肯定。另外,克林顿时期为经济繁荣立下大功的财长鲁宾、萨莫斯,都是奥巴马的经济顾问。这些人简直组成了一个“梦之队”。相比之下,麦凯恩帐下乏将。他的顶尖经济顾问、前共和党参议员和总统候选人phil gramm,面对经济低迷抱怨大家对美国缺乏信心,说“我们已经成为一个哭哭涕涕的国家”,引起舆论大哗,立即从麦凯恩的班子里辞职。另一位顾问是前hewlett-packard的女总裁carleton fiorina。她本来已成为成为副总统候选人的大热门,可惜有天上电视说:“无论是麦凯恩还是奥巴马,能当总统但都当不好大企业的总裁。”这句大实话无意触动了麦凯恩不懂经济的软肋,使她从此在媒体中销声匿迹。现在麦凯恩经济政策最重要的发言人,只剩下暴得大名的“管道工乔”了。乔代表了小民政治,体现了草根民主的意义,当然很有价值。但是,治理国家经济毕竟还需要比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奥巴马知道自己外交经验不足,于是选了外交老手拜等当竞选伙伴。至少你觉得他考虑治国问题还是认真的。麦凯恩则似乎把经济问题不当回事,自己不懂却选了个比自己更不懂的佩林当竞选伙伴。这自然加深了大家对他的疑虑。

    表面上看,金融风暴使得奥巴马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政治风向,赢得领先的势头,运气好得出奇。但是势在人为。麦凯恩还是抱着政府可以放任经济的老一套保守主义价值,骨子里恐怕还是觉得总统懂不懂经济并不重要。这就造成了他在金融危机中一系列败笔:他先说要推迟总统辩论、跑到国会山处理危机;真到了那里则不知如何是好,灰溜溜地跑回来辩论。这种反复无常,对一个久经考验的政治家来说实在是失常。选民可以原谅一个总统不太懂经济。但是,当一个总统在经济危机时不知道向谁请教时,选民就会对之丧失了信心。

    共和党小政府的理念,在复杂的现代经济中还是有其生命力的。但是,这种生命力需要人来创造。当年历史如果给胡佛机会的话,他的业绩也许不比罗斯福差。如今,胡佛没有得到的机会出现在麦凯恩面前,可惜他不具备胡佛的能力。

    (来源:薜涌的博客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