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奥巴马变革外交:一切都有可能

更新时间  2008-11-27 作者:杨鸿玺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以超大比例优势赢得大选,并将于2009年1月20日走马上任。他属于年轻才俊,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抱负远大、充满政治热情和激情,在很多重大问题上未必会按照常理出牌,不可低估他大刀阔斧变革外交的可能性,有些战略决策可能是颠覆性和迅捷的,因此不能以常规思维看待他的对外政策思路。奥巴马新政府采取何种对外战略,尤其是何种中东政策,将是影响中东局势、美俄关系、美朝关系乃至美国与拉美刺头国家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世界总体局势与各个热点面临着调整的重大契机,因为长期的紧张令美国、中东和世界都承受不起。美国国内经过一段时间稳定之后,对外政策迫在眉睫的转折性变革已然来临。但中美关系将保持平稳发展。巩固和深化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时代的要求。近年来中美加强各级别交往与磋商,增进了相互理解和共识,在经贸、反恐、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果。鉴于中美两国的实力影响以及战略合作需求,中美关系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但不可否认,在经济贸易、人权、气候变化等节点上,美国对中国的压力可能会有所增多。

  一、美俄关系有望出现竞争性缓和

  2008年8月,作为外高地区的小国,格鲁吉亚政府失算了,美国不会为一个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发生正面武装冲突。欧盟就更不用提了,俄罗斯掐着欧洲的油气供应命门。最终发展结局取决于俄罗斯对所得战略利益的权衡之后,当然,俄罗斯也不会完全无视美国的强烈反应,到了一定时候就收手了,从格鲁吉亚撤出了部队,但俄美之间真正的讨价还价才刚开始。俄罗斯意识到,这场战争绝对不仅仅是它与格鲁吉亚之间的恩怨了断,而是要借机发泄俄罗斯几年来对布什政府围堵俄罗斯的强烈不满和怨气,并趁机营造和扩大在东南欧以及外高加索地区的安全屏障和战略缓冲地带。

  战争实际上是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的较量。因为布什政府近年来针对俄罗斯咄咄逼人,积极推动格鲁吉亚政府与俄对着干,在格成功推行颜色革命、建立亲西方的萨卡什维利政府;吸收一些东欧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欧盟或北约,已经把欧盟与北约的边界推进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谋求在东欧的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名义上是防备伊朗导弹,实际上是警戒并威慑俄罗斯。俄罗斯要求更迭格鲁吉亚现政府,在行动方面并不在意美国的严厉谴责和警告,不在乎欧盟以及一些东欧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集体反对,表现出不达到战略目标不罢休的架势。它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拿到更多的谈判筹码,扩大俄罗斯未来与北约、欧盟以及美国影响范围之间的缓冲地带。但美国与俄罗斯最终也不会因为这个问题而发展关系的根本性转折,新冷战不会发生,世界大战更是天方夜谭。

  而2008年,在布什政府即将到站、美国仍深陷中东困局的情况下,尽管美国副总统切尼一再发出严厉的警告,美国帮助运送在伊拉克的2000多名格军士兵回国助战,但美国不会贸然和轻易介入俄格之间的全面战争的。切尼类似的表态是一贯的,对伊朗的类似警告已经多次了,最终没有实施,对俄罗斯就更不值一提了,只是发发狠话罢了。美国和欧洲不但不会领萨卡什维利的情,反而肯定会责怪萨氏行事卤莽和不计后果,因为外高临近的里海地区同样是美国和西方的油库,是石油生命线之一,而俄罗斯有足够的力量对这一地区的脆弱的石油管线进行干扰。俄罗斯最终承认了两个独立的共和国,两者实际在俄罗斯的武力控制之下。

  奥巴马上台之后,会非常慎重对待俄罗斯维护既定势力范围的立场和姿态,格鲁吉亚、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的步伐将大大迟滞,短期内无望,奥还表示将不会推进布什政府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计划,避免在俄家门口刺激俄罗斯。美也会非常看中俄及时发出的缓和与美关系的姿态,对俄罗斯总统梅德维杰夫向奥巴马发出的硬中带软的友好信号,奥已经表示了审慎姿态,目前因为没有正式主政还不便于做过多表示可以理解,而一旦他真正入主白宫,那么变革可能具有转折意义。实际上,近年来,俄政府在与布什政府做顽强抗争的同时,对美国新政府上台并改善俄美关系抱有很高的期待,奥巴马上台使俄看到了比较光明的前景。美国新政府掌握着美俄关系调整的主动,球在美国手上。而且,两国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还是稳定国内、发展经济,俄尤其如此,国际油价的大幅度下跌、石油低价时代可能运行一个周期,油价已经到了50多美元,相当于2003年的30多美元,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等因素,使依赖能源很重的俄罗斯失去了不少底气,硬中带软的姿态将陆续出现,一段时间内面临内外困局的美国新政府也将及时回应。但美国、北约和欧盟也不会就此止步、停止对俄的打压目标,只是程度上要明显缓和。两国关系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将出现竞争性缓和态势。

  二、美朝关系的大幅回归与转暖

  2008年,朝美关系发展并不顺利。双方在履行有关承诺方面相互推诿,指责对方。8月11日和12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和美国白宫发言人均表示,美国不会立即将朝鲜从支援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除。10月,布什政府出于内政外交需要,朝鲜也有顺势而为的心态,各做了一些退让,美国才宣布将朝鲜从支恐国家的名单中删除,朝鲜在布什政府末期急于求成的心态下,掌握了一定主动,并期待美国新政府上台后改变对朝政策,朝在奥巴马胜选后也及时表示了祝贺和期待。

  如果翻开历史看看,克林顿后期的对朝政策出现较大幅度的缓和。1994年,在朝鲜宣布将冻结和废除其核武项目以获得建设安全核反应堆的回报后,朝鲜和美国签署了一项核安全监管协议。1999年朝鲜宣布暂停导弹实验,美国放宽了对朝鲜的制裁措施。2000年:美国和朝鲜高层官员进行了互访,双边关系看起来趋缓。朝鲜和韩国的关系也开始明显升温。布什政府在任八年来,抛弃了前总统克林顿执政后期的对朝大幅度缓和政策,以强硬战略对待朝鲜,并把核问题提到非常显要的位置,无视朝鲜一再强调和提出的国家政权安全保障,导致朝美关系急剧后退并紧张。

  朝鲜核问题也与伊朗核问题一样,与美国建交、获取承认也是其根本目标,朝鲜2000年与美国甚至开始谈论关系正常化和建交问题了,但新的美国政府一口回绝了,朝鲜没有了退路,才导致朝美战略互信严重缺乏和双方的严重僵持。2006年10月,朝鲜宣布进行成功核试验,朝美关系对立在布什政府任内可以说达到了顶点。之后,美国不是强化而是降低或基本排除了对朝鲜动武的威胁,开始以非常实际的言行对待对朝关系并处理朝鲜核问题。

  但这样的调整仅仅限于策略性调整,布什政府不愿在对朝问题上作出战略性改变,那样就等于对此前的对朝战略和政策进行了任内的自我否定。这样注定了其对朝政策不断出现左右摇摆和犹疑不定的特点,即便朝鲜作出一些切实的让步,布什却往往视而不见,缺乏进行战略调整的决断和勇气。而朝鲜在美国重压和战略威胁之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搞到的核武器,在没有获得美国不谋求颠覆其政权的承诺前提下,朝鲜怎么可能轻易弃核呢?所以说,朝鲜核问题的根本解决,朝美关系的根本改善,需要美国和朝鲜双方尤其是美国方面拿出战略意志和战略决断,策略性调整无法根本改善朝美关系。

  布什任内形势急转直下。2006年9月,美国克林顿时期的前国防部长、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佩里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曾直接参与了美国政府对前几次朝核危机的处理。佩里谈到,1999年,他在访问平壤后,对能够解决美朝之间的核问题感到乐观,2000年更乐观了,因为朝鲜派赵明禄元帅前往华盛顿,这是朝高级官员第一次访美。仅仅过了几个月,布什总统上任,决定暂停与朝鲜的所有对话。金大中的对朝阳光政策从此被美国弃置一旁,朝鲜2002年重开根据框架协议已经冻结8年的宁边核设施。据《联合早报》2006年10月报道,韩国前总统抗辩指出,谈判原本近乎成功,布什政府上台并反对有关计划,才造成朝鲜进行核试炸。

  美国记者自身的证明。2008年8月,cnn前资深记者奇诺伊指出,布什政府歪曲情报造成朝鲜核危机。他说,跟引起争议的2003年伊拉克战争一样,朝鲜核危机也是布什政府中的强硬派歪曲情报造成的。奇诺伊的新书爆料说,美国情报界2002至2003年确实发现,朝鲜想要得到铀浓缩的主要组件,但这仅是采购行动;并无可靠情报足以显示,朝鲜确实拥有利用铀来制造核弹的设施。然而,美国强硬派人士决心终止克林顿政府与朝鲜达成的核协定“框架协议”,他们利用这个议题迫使美国同朝鲜陷入冲突。该书还说,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被授意,2002年10月前往平壤时不要谈判,只告诉朝鲜要有任何进展,必须先放弃铀浓缩计划。

  奥巴马上台有望大幅度改善朝美关系。布什政府在执政末期没有对其政策进行战略调整,也不会过于刺激朝鲜。维持朝美关系谈谈停停、磕磕绊绊地在其任内平安走完是主要目标。未来朝美关系好坏,取决于美国新政府的对朝政策。民主党在政纲政策案中明确提出了朝鲜人权问题、朝鲜无核化和韩美同盟的重要性,这一政策案在8月25日举行的选举参议员奥巴马为总统候选人的全党大会上最终确定。民主党明确表示,“我们支持让朝鲜在可验证的情况下终止核武器项目并完全申报其生产的所有核物质和核武器的一切外交努力。”应该对朝鲜运用“直接外交”并继续推动朝鲜核六方会谈。预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国内经济稳定之后,奥巴马政府着手度调整对朝政策的春天可望来到。回顾历史,有一种极大的可能,就是如果当年的戈尔而不是布什被判赢得2000年大选,那么朝鲜与美国、伊朗与美国恐怕早就于2003年左右建交了。预计奥巴马有能力有意愿完成这个民主党的宏愿。美国可以与夙敌越南于上世纪90年代建交,为什么不能与朝鲜和伊朗建交呢?压力无效,或许交往中就会发生渐变式的改革!

    三、奥巴马要抓中东热点的“牛鼻子”

  2008年,布什两次、赖斯四次出访中东,希望在推动巴以问题、伊拉克问题解决方面取得进展乃至突破,并寻求对伊朗进行打压和孤立,但效果很有限。在美国总统大选之年,美国的中东政策面临调整
的前夜和契机,有关方面等待美国未来政策调整的心态日益突出。民主党的奥巴马上台,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力度和深度将是战略性的。因为美国的现行中东政策失大于得,给美国带来的困境已经是美国在中东乃至全球的运筹空间受到很大掣肘,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已经势在必行。美国的中东政策直接影响局势发展,影响中东几大热点问题的发展。如果美国新政府的中东政策出现大转折,中东总体局势有望好转,中东和平进程也有望进入好的轨道。美国与伊朗、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有望大幅度缓和,与极端组织势力的关系不会如此紧张,双方会通过各种渠道寻求某种程度的和解。

  长期以来,中东问题是整个中东诸多问题和影响中东局势的核心问题,但布什政府却在执政期间尤其是第二任期内严重忽视了该问题,政策也更加偏颇。所以,巴以和谈不可能在布什政府任内取得实质进展,巴方内部派别的分歧难以化解,团结更多是姿态,实质分歧太大,阿巴斯处境依然尴尬,以色列政府很不稳定,内部党派斗争激烈。中东和谈轨道难以割裂进行,尽管叙以谈判恢复并取得一定进展,但实质问题上以色列能做出多大步伐是个疑问。由于巴勒斯坦内部法塔赫控制约旦河西岸、哈马斯控制加沙的事实分裂局面没有改变,在没有哈马斯参与的情况下,巴以谈判难以取得进展。以色列奥尔默特政府地位不稳固,政府多次威胁对伊朗动武更多是转移国内注意力,但总理奥尔默特于2008年9月辞职,10月,前进党新任主席利夫尼已经放弃组阁努力,宣布以色列将于2009年初提前大选,以色列政坛进入新的不稳定时期,并直接影响到阿以谈判,尤其巴以不可能在2008年底,按照2007年底在美国举行的中东和会日程达成一揽子协议。

  以色列与叙利亚在土耳其的斡旋下展开非直接谈判,试图离间叙利亚与伊朗的盟友关系,减弱叙利亚对黎巴嫩局势的干预,同时推进巴以谈判。叙利亚也表现出改善与以色列和西方关系的愿望,但此举引起伊朗的不满。以叙谈判没能解决实质问题,叙利亚顾忌伊朗,没有走得太远。中东和谈在布什政府8年中没有取得基本进展,反而出现大幅度倒退。和谈之路的根本好转,有赖于未来美国新政府的政策回归和转向。

  四、伊拉克局势前景谨慎乐观

  尽管伊拉克仍不时发生爆炸事件,但美军经过增兵以及策略调整之后,从宏观上控制伊拉克安全局势的能力有所增强,伊局势有所好转,重建进程继续取得进展。美国与伊拉克政府谈判美军驻扎伊拉克期限问题。2007年11月,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和美国总统布什共同签署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原则性文件,计划在7月底完成谈判并签署相关协议,但到10月底也没有完成,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分歧很大 。美国希望通过缔结长期关系协议使美军在联合国授权到期后继续在伊驻扎合法化,以确保其在伊的长期利益和影响力。美伊在驻伊美军地位、撤军时间表等诸多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导致谈判陷入僵局。伊拉克政府日益体现出独立性的一面,注意国内各派政治势力以及伊朗等周边国家的反应,表示不希望美军永久或长期留驻伊拉克,拒绝有损伊拉克主权的美国要求。什叶派武装“萨德尔运动”领导人萨德尔曾说,如果政府不与美国签署该协议,他将准备与政府合作。

  尽管美国国内仍有延长在伊拉克驻军或增兵的强硬声音,布什政府于7月底同意考虑进一步减少驻伊美军人数和留驻期限,但拒绝给美军撤离设定硬性的时间表,说明布什政府有边走边看的心态,美伊政府在驻军与撤军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实质性的伊拉克政策转机可能要看美国新政府上台之后的动作。美国《华盛顿邮报》也认为,美伊双方正在讨论制定一份过渡性文件,而完成长期关系谈判和正式签署驻军协议的工作将由新一届美国政府来完成。

  奥巴马反对伊拉克战争。奥巴马表示,美国必须以负责任的方式结束伊拉克战争,同时重新确立美国的领导地位,以应对新的全球性挑战并抓住种种新契机。如果美国新政府尤其是奥巴马政府采取对外多边和和解为先的政策,伊拉克局势在大国关系稳定、周边国家帮助以及阿拉伯温和国家的帮助下,尤其是美国缓和与伊朗关系情况下,伊拉克局势有望出现大幅度缓和,美国不用武力占领一样可以取得石油利益。7月,奥巴马访问伊拉克并强调,驻伊美军应在16个月内撤出,并可抽调其中部分兵力增援局势趋于不稳定的阿富汗。

  五、伊朗核问题或以圆满作结

  伊朗核问题急缓错落态势明显,尽管几度剑拔弩张,美以与伊朗表现出互不相让的态势,但都存在很大的顾忌,最终选择动武方面非常谨慎,没有兵戎相见,没有2007年那样一触即发的态势。继1737、1747号决议之后,美国于2008年3月联合欧洲国家推动安理会通过了进一步制裁伊朗的第1803号决议。但伊朗言行强硬,表示在核问题上没有改变基本立场,不会因任何制裁和制裁威胁而改变立场,决不放弃核权利,并继续增开离心机,并在海湾地区险些与美军舰发生近距离摩擦。从伊朗内部看,政治高层是稳固的,在核问题也基本保持一致政策。8月,西方国家表示要推动联合国发起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但美国的制裁以及更强硬制裁的威胁对伊朗影响有限,伊朗几度以军事演习、导弹试射、外交声明等形势示强,并表示做好应对时局发展的软硬两手准备,言行留有余地,一再希望与美国缓和关系,并继续以谈判进行周旋。伊朗看准了美国和以色列对动武的忌惮,与美以展开心理战,力图维持斗而不破态势,以拖延战略等待美国新政府上台并希望其调整对伊朗政策。

  回顾美国对伊朗政策,其重要目标是想把伊朗的政权倒掉,核问题作为借口比较合适,核问题也只是美国与伊朗进行斗争的表象和工具而已,它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个伪问题,布什政府和伊朗政府对此都心知肚明。实际上,伊朗长期以来跟美国要的很简单直接:承认伊朗,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核问题也是伊朗争取这一目标的手段而已。伊朗核问题在克林顿时期根本没有现在这样激烈和尖锐,甚至在两国关系中可以忽略不提,2003年之后伊朗核问题才真正成了一个“问题”。但布什政府的大员们就是不愿意这样做,至今仍怀疑和质疑伊朗对美国深处的橄榄枝的诚意。他们推倒前任的对伊朗政策,另起炉灶,其目的和用意很值得揣摩了。其实,伊朗也是被逼迫到墙角了,才采取了一系列走钢丝的看似冒险政策。但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到总统内贾德,伊朗在高调强硬的同时,依然做出一些缓和姿态,布什政府也几度接招,如考虑在伊朗设立外交代表机构、大使级或副外长级会谈等等,但布什政府难以进行战略性调整。然而伊朗已经把准了布什政府的脉搏,进一步讲,即便伊朗没有缓和姿态,继续强硬,美国也基本仍然无可奈何,那种布什政府下台前对伊朗放手一搏打一把的期待基本是天方夜谭。

  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不会以武力告终,而会以和解结束。布什政府的策略性调整只能缓和一时,难改僵持大势,也不会动武。新政府存在大幅度调整对伊朗政策的可能性,关键是看谁上台。对伊朗政策是美国中东困局的重要钥匙,也是缓解中东紧张局势尤其是伊拉克局势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关系到叙、黎、阿富汗以及巴勒斯坦、以色列的局势,以及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发展。美国许多战略家都已经呼吁多次,但布什政府为本人、本党和派别利益不愿意采取这些建议,拒绝进行对其伊朗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对伊朗的战争,不是布什政府不想打,实在是因为打不动了。美国下届政府对伊朗发动战争的可能很小,倒很可能回归之前民主党政府的大幅度缓和政策。奥巴马赢得大选胜利后,伊朗总统内贾德及时去信表示祝贺,言辞中表露出期待美新政府采取缓和政策的强烈愿望。未正式上任的奥巴马予以谨慎回应,美伊关系未来应是比较乐观的,关系正常化有望较快实现,建交之日也或已经为期不远!

  总之,对于一个可塑性极强而且有强大民意支持(1918年以来支持率最高的总统竞选人)、国会支持的总统,人们有理由抱有乐观心态看待他的空间。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成功说明,一切都有可能,他创造了奇迹和历史,他的任内在外交方面同样可能要创造奇迹并名垂青史!

  文章写于2008年11月10日

    (作者为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牛津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