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研究资源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历史研究》中有关美国史的论文索引(1954—2003)

更新时间  2005-03-19 作者:李振营 整理

1954年第2期

孙毓棠: 美帝国主义攫占三都澳的阴谋与所谓“海军借款”

1954年第3期

丁名楠: 介绍金承化著《美国侵朝史》

1954年第4期

程秋原: 关于《美国简明史》的几点意见

1956年第9期

邵鼎勋: 美国资产阶级对日本的初期掠夺

1956年第10期

余绳武: 读卿汝楫“美国侵华史”第二卷

1957年第8期

邵鼎勋: 美日帝国主义在武装干涉苏维埃远东时期的矛盾和斗争

1960年1-2期

邵鼎勋: 日本维新时代美国的远东政策

1963年第6期

罗荣渠: 门罗主义的起源和实质——美国早期扩张主义思想的发展

1964年第2期

邓楚川: 威尔逊与中国

1964年第4期

陈 原: 美国侵华“专使”顾盛在中国

1976年第4期

汪 熙: 从英美烟公司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1976年第6期

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等: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黑暗的一章——西方殖民者奴役和贩卖黑人的血腥罪行

1978年第2期

冯承伯 李元良: 马汉的海上实力论

1978年第8期

冯承伯: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的绥靖政策

1979年第10期

杨宗遂: “波士顿茶会”及其汉译名之辨正

1979年第11期

李世洞: 美国历史资料的搜集与管理

1979年第12期

俞辛 王敦书: 美国对日政策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80年第1期

朱杰勤: 十九世纪后期中国人在美国开发中的作用及处境

1980年第2期

沙丁 杨典求: 美洲国家组织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1980年第3期

罗荣渠: 关于中美关系史和美国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1980年第4期

刘祚昌: 略论托马斯?杰弗逊的民主思想

1981年第2期

史仑 等: 在美国的华裔妇女

1982年第1期

刘祚昌: 美国殖民地时代的议会制度

1982年第2期

叶笃义译注: 司徒雷登一九四六至一九四八致美国国务卿的若干电文

1982年第5期

杨宗遂: 再谈“波士顿茶会

1982年第6期

王斯德 李巨廉: 论太平洋战前美国远东战略及其演变

1983年第2期

罗荣渠: 扶桑国猜想与美洲的发现

1983年第3期

王 玮: 美英在拉美的争夺与门罗宣言的产生

1983年第5期

田 浩: 五十年代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杜勒斯德外交权术与吉田信件的由来

1984年第1期

黄绍湘: 开创我国美国史研究新局面的浅见

1984年第3期

罗荣渠: 有关开创世界史研究新局面的几个问题

何顺果: 西进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张友伦: 评价美国西进运动的几个问题

1984年第6期

冯承柏: 美国工厂制确立年代质疑

1985年第4期

牛大勇: 美国对华政策与“四?一二”政变的关系——兼与沈予同志商榷

1985年第5期

袁 明: 四十年代后期中美关系史研究的动向

1986年第3期

文 颖: 《美国著名妇女人物辞典》简介

1986年第5期

丁则勤 丁克迅: 美日的私人议和活动与《日美谅解案》的形成

1986年第6期

何顺果: 关于美国国内市场形成问题

1987年第3期

何 迪: 1945-1949年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演变

袁 明: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观

章百家: 1945-1955年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述评

何顺果: 加利福尼亚金矿发现及其历史意义

1987年第5期

余志森: 美国独立前后政治体制的演变

1988年第3期

(美)迈克尔?亨特: 美国关于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景

1988年第4期

程 洪: 美国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趋势与特点

1988年第5期

郑会欣: 1933年的中美棉麦借款

1988年第6期

韩 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新政初期美国的合作自由主义

1989年第1期

丁则勤 丁克逊: 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在美日谈判第一阶段的远东政策

1989年第3期

黄绍湘: 美国的总统制

邓蜀生: 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王 旭: 富有生机的美国城市经理制

1989年第4期

黄振 方英义: 美国革命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990年第1期

吴景平: 美国与1945年的中苏会谈

1990年第4期

章百家: 美国对华政策新解——评《从赫尔利到马歇尔》

刘绪贻: 富兰克林?罗斯福与联邦最高法院斗争的性质

满云龙: 共和修正派与当代美国思想史学

1990年第5期

杨奎松: 1946年国共两党斗争与马歇尔调处

1991年第2期

杨生茂: 美国外交政策史三论

时春荣: 论当代美国黑人文化的复兴

1991年第3期

刘祚昌: 林肯新论

1991年第6期

时殷弘: 美国与吴庭艳独裁政权的确立

刘文涛: 《杰斐逊传》简评

1992年第1期

李剑鸣: 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

1992年第3期

崔 丕: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3/2号文件形成探微

1992年第4期

何顺果: 美国西部城市的起源机及其类型

王 旭: 美国西部的开发与城市化

1992年第5期

郭曦晓: 宁案与中美外交

满运龙: 马萨诸塞政治体制的确立

1992年第6期

张定河: 论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及其历史作用

徐 蓝: 评1941年英美参谋会谈

1993年第2期

何顺果: 略论美国的立国精神

张敏谦: 从殖民地走向独立的弗吉尼亚

李剑鸣: 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形成与作用

1993年第4期

陶文钊: 1949—1950年美国对华政策与承认问题

张友伦: 关于美国1787年西北法令的评价问题

郭沂纹: 评《美国军事史纲》

1994年第2期

刘祚昌: 杰斐逊与美国现代化

张友伦: 二次大战后美国工人阶级结构的变化——兼评美国学者关于阶级的理论

1994年第4期

王在帮: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高鸿志: 孙中山致威尔逊的三封电函

1994年第5期

杨奎松: 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1994年第6期

张少华: 汉密尔顿“工商立国”与杰斐逊“农业立国”之争

黄绍湘: 《美国工人运动史》评介

1995年第2期

时殷弘: 美国与现代中国——《中美关系史(1911—1950)》评析

1995年第4期

吴景平: 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述评

崔 丕: 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

金卫星: 美国对德绥靖的“韦尔斯计划”

1995年第6期

陶文钊: 开罗会议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点吗?

1996年第1期

于 群: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52号文件的形成

1996年第2期

罗志田: 济南事件与中美关系的转折

张友伦: 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

刘祚昌: 杰斐逊麦迪逊与共和党的兴起

1996年第4期

王锦瑭: 美国企业史研究

罗志田: 读《敌对与冲突的由来——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与中美关系(1949—1950)》

李剑鸣: 评《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

1996年第6期

徐 蓝: 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战略演变

崔丕 侯文富: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81/1号文件形成问题研究

1997年第2期

李晓岗: 战后美国犹太人民族凝聚力的盛衰

王 笛: 近年美国关于近代中美关系的研究

1997年第3期

于群 程舒伟: 美国的香港政策(1942—1960)

王晓德: 美国对外关系的文化探源

张友伦: 美国史研究百年回顾

宋强 秦志: 评《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演变,1776—1995》

1997年第6期

王 旭: 工业城市发展的周期及其阶段性特征——美国中西部与中国东北部比较

梁茂信: 美国革命时期黑奴制合法地位的确立

1998年第2期

李喜所: 关于传教士与晚清现代化关系的思考——评《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戴超武: 梁茂信著《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1998年第4期

董小川: 美国政教分离制度的历史思考

王晓德: 试论务实传统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1999年第1期

陶文钊: 费正清与美国的中国学

1999年第2期

杨生茂: 论乔治? 1999年第5期

杨奎松: 美苏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张小明: 美国对中苏同盟的认识与反应班克拉夫特史学——兼释“鉴别吸收”和“学以致用”

1999年第6期

郭沂纹: 刘文涛著《伟大的解放者—林肯》

2000年第1期

崔 丕: 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

2000年第3期

任东来: 1934—1936年间中美关系中的白银外交

2000年第4期

金光耀: 国民党在美国的游说活动——以顾维钧为中心的讨论

李剑鸣: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

徐 蓝: 关于1940年美英“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历史考察

2001年第2期

王立新: 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国民革命:二十年代中美关系新探

高春常: 英国历史传统与北美奴隶制的起源

2001年第3期

周钢 田吉贡: 美国西部野马的驯养使用与保护

刘文涛 杨成良: 十九世纪美国的德意志和爱尔兰移民之比较

2001年第6期

梁茂信: 当代美国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困境

2002年第1期

李剑鸣: 英国的殖民地政策与北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白建才: 近年来美国的冷战史研究

2002年第2期

牛 军: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美苏国共关系

顾 宁: 关于亚洲冷战的中美对话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2002年第3期

王立新: “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

王 旭: 对美国大都市区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崔 丕: 美国《共同防卫援助统制法(1951)》的形成及其影响

2003年第1期

陶飞亚: 东亚基督教的再诠释: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

2003年第2期

王 铭: 美国的亚洲移民史研究

2003年第4期

王立新: 美国国家认同的形成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陈 兼: 张曙光著《经济冷战:美国对华经济禁运和中苏同盟》

2003年第6期

王晓德: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影响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