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研究资源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新书推介 | 城市:最初的6000年

更新时间  2023-11-30 作者:秘书处

新书推介

 
 
 

 城市:最初的6000年

作者:[美]莫妮卡·史密斯(Monica L. Smith)

译者:郝鹏程 刘源洁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8月

ISBN:9787523601204

 

 

 
 

//内容简介

城市出现前是什么样子的?人类为什么要建造城市?城市是什么?城市如何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城市会消亡吗?6000年前,世界上还没有城市。如今,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我们在城市进食、生存、繁衍、进化,而今凝望着城市,我们依旧思索这一切的意义。

 

本书将考古、历史和当代观察结合在一起,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带领读者探索布拉克、乌尔、庞贝、蒂卡尔、特奥蒂华坎、摩亨佐-达罗、西素帕勒格勒赫等古城市,叙述了城市的兴起及其与我们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城市生活中令人着迷的日常生活细节。起初,布拉克不过是美索不达米亚山丘上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蒂卡尔不过是玛雅丛林深处的一个十字路口,特奥蒂华坎不过是一个有些黑暗的地下洞穴,西安不过是一条河流蜿蜒穿过的无尽的山丘和农田。6000年前,这些地方之所以能够变成城市,其原因不在于地质或地形,而在于它们成了人类定居的锚点。城市的崛起并非必然,但对人类至关重要,而且城市也将继续存在下去。

 

//作者简介

莫妮卡·史密斯(Monica L. Smith),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教授,考古学家,在地中海、美国西南部和印度次大陆从事田野考古工作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城市。

 

// 编辑推荐

1.展现跨越6000年的城市简史

布拉克、乌尔、庞贝、蒂卡尔、特奥蒂华坎、摩亨佐-达罗、西素帕勒格勒赫、西安、吴哥、古螺城、奈良......通过考古学的视角,带领读者在这些宛若星辰的古城碎片里沿着祖先的脚步行走,邂逅城市被尘封的故事。

 

2. 感受连接6000年的城市脉搏

城市垃圾要如何处理?城市地图将如何绘制?忙忙碌碌的“打工人”是否也会像我们一样穿梭在城市里?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靠的就是千千万万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恍惚之间,这些古城遗址不过是蒙尘的现代都市,祖先的生活与今天的我们并无沟壑。

 

3. 触及下一个6000年的城市愿景

6000年过去了,我们在城市进食、生产、消费、整合、迁徙,人们人类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赋予城市更长久的存在。久远的时空里,无数城市兴起又衰落,而“城市”这一生活形式却代代相传,成为人类的集体记忆,连接着6000年后的观者。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会有城市 / 001

第二章 古今城市生活 / 019

第三章 发掘古城遗迹 / 043

第四章 城市诞生之前 / 069

第五章 构建城市的基石 / 091

第六章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支柱 / 121

第七章 消费协奏曲 / 155

第八章 中产阶级的魔力 / 191

第九章 中产阶级的生活:焦虑与风险并存 / 209

第十章 城市构成的世界 / 235

第十一章 之后的 6000 年 / 251

致谢 / 273

 

//书摘

第一章:为什么会有城市

 

我是一名考古学家。在罗马,我喜欢的地方不是斗兽场或城市广场,而是古罗马帝国非常大的垃圾山——泰斯塔修山(又称陶片山)。这个巨大的碎陶器堆坐落于市中心,是古罗马人把地中海周围用来运送葡萄酒和橄榄油的容器扔到这里形成的。这些容器差不多都有半个人高,由粘土制成。粘土非常粗糙,就连装卸容器的人也经常擦伤双手。容器的形状也略显怪异,有两个把手和一个尖尖的底座,因此它们只适合装在船上或插进沙子里,不适合放在平地上。满载货物的容器随船抵达罗马中心繁华的台伯河河岸之后,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被重新使用,更少的会被回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倒出容器里盛的东西,然后将容器扔掉。几个世纪以来,丢弃物逐渐堆积,成为罗马著名的泰斯塔修山。很明显,泰斯塔修山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山,而是一座人类建筑——垃圾场。今天,泰斯塔修山已被重建,以附近的潮流夜店而闻名;但在山坡植被的掩盖之中,仍存在着 2500 万件古罗马容器。

 

现在,让我们离开罗马,前往一个风格迥异的大都市。如果有人问我:“你喜欢东京的哪个地方?”我的答案一定是:筑地(Tsukiji)鱼市场的后面,一个游客罕至之地。筑地鱼市场规模巨大,通道里挤满了各种塑料桶,里面盛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超乎你的想象。螃蟹试图从篮子里爬出来,小鱼堆积在冰桶里,体型大一点的金枪鱼则在弧光灯下闪闪发光。市场向所有人开放,你可以看到厨师、餐馆老板与家庭主妇在这里争先恐后、挤来挤去,只为弄清楚当天的捕获情况。这里的人没有时间闲聊。人群时不时会被运输货物的叉车冲散。叉车快速往返于建筑物之间:送进去的是货物,运回来的就是垃圾了。市场的后面有一大堆塑料泡沫箱,用于运输全球采购的金枪鱼、鱿鱼和虾。这些海鲜都是每天早上在拍卖中拍下来的。这些箱子堆得有两层楼那么高,很大、很占地方,所以需要不断用推土机将其清理干净。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泡沫箱被碾碎,形成的碎片就会随之进入通道。推土机无休止地工作,店家和雇员们则在箱子碎片的一片狼藉中“寻宝”。所谓“寻宝”,其实就是寻找那些还算完整的箱子,将它们带回去重新利用,盛装鱼虾或者其他货物。

 

古罗马和现代东京确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但如果退后一步,以“城市”本身的角度来观察,你会发现,它们还是具有一些相同特征的。这些相同特征包括市场和垃圾,也包括多层建筑、长街、下水道、水管、公共广场以及金融机构和政府所在的市中心区域。城市内有数千种声音和气味,有专属于城市的天气、光照和天际线。城市内有许多人,包括富人、穷人、年轻人、老人、女性、男性、同性恋、异性恋、跨性别者、健康人、残疾人、职员、学生、失业者、居民和游客。生产和消费的机会在城市中得到扩大,社会商品总量极为丰富、人均商品量也明显增加。不过,城市住宅往往比农村住宅小得多。城市人拥有丰富的商品却只能“蜗居”,对比之下别有一番讽刺意味。在商品丰富的情况下,人类必须让商品更快地循环流动,将所有东西变成垃圾。

 

非常能体现城市活动的,恰恰是丢垃圾这种行为:如2000年前破碎的罗马陶器,再如东京筑地鱼市场早晨的塑料碎片。一旦开始注意自己所在城市的垃圾,你就会发现它们无处不在:在带有“市中心商业区”标志的垃圾桶里,在建筑物翻新工地外面的废料箱里,在阻碍你通勤的垃圾车里,在街道和地铁保洁人员的簸箕和推车里……垃圾的生产是有节奏的,集中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段。假期到来时、游行集会之日、节日来临之际、夏日周末之间,垃圾箱总会被填满。无论是以直接还是间接的方式,城市对于垃圾的依赖无处不在;一旦开始注意,你很可能就再也没法把目光移开了。如果你的确像我说的这样,那么恭喜!现在你差不多是一名考古学家了。

 

将目光向上或转向两侧,你可能会注意到,除了垃圾,还有别的东西也在无声地讲述着城市生活的故事。你所在的大都市,即使它是新建的,也一定会有许多揭示历史的痕迹。也许是人行道上的一个螺栓孔;也许是埋入街道沥青中的废弃铁路轨道;也许是一座已经翻新过一两次,既有现代玻璃窗又有维多利亚式立面的建筑;也许是一个拥有鲜花和彩绘的现代主义混凝土大楼;也许是街道上新建的沟渠,但从截断面上你可以分辨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路面一层层叠加在一起……建筑物、街道和公园是历史的“活地图”。千年之前的遗迹、祖父母时代的建筑和上周刚建的东西,不同时代的物品会同时出现在这些地方。

 

 

编辑:张晓云   责任编辑:杨长云   

编 审:孟庆龙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推文 | 欢迎转发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