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会动态 > 学术通讯

学术通讯

通知公告

学者专栏

“全球视野下的美国早期外交史”研习营第二天

更新时间  2019-06-22 作者: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全球视野下的美国早期外交史”研习营第二天


2019年6月18日,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AHRAC)和美国历史学家协会(OAH)联合主办、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承办的“全球视野下的美国早期外交史”研习营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领先楼顺利进行。

一、“美国是一个移民殖民地吗?”

 “全球视野下的美国早期外交史”研习营第二天

艾米·S.格林伯格(Amy S. Greenberg)教授开始了本日研习营的第一讲。今日的讲座主题为:美国是一个殖民地吗?

随着“移民殖民主义”概念的出现,世界各地学者研究领土扩张和殖民主义的论述方式发生改变。但是,关于美国是否曾是一个移民殖民地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今日这一讲就此辩论进行探讨,并与营员们共同思考了宣称美国为移民殖民地的利害关系。在讲座之初,格林伯格教授介绍了“移民殖民主义”的概念。“移民殖民主义”作为一种殖民模式,最初用于描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其目的是以新的移民社会来取代被殖民土地上原有的土著社会,与其它殖民形式一样,它是建立在外来统治的基础上,通常由当局组织或支持。格林伯格教授特别指出,政府的支持无需是明显手段,政府通过不直接阻止移民个体行为的方式,便可达到积极效用。美国的一些扩张是由定居者推动的——定居者取代了土著人,摧毁原来的土著社区,然后建立了一个新的“白人”社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建立教会学校,印第安儿童被送到学校中学习英语和西方文化。格林伯格教授指出过去几代学者将美国的土地政策理解为美国社会中的一股民主化力量,这阻碍了下层阶级的产生。

格林伯格教授还列举了不属于这种模式的美国疆域扩张的例子,例如路易斯安那购买及从美墨战争中获得的加利福利亚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移民殖民主义不止存在于过去,它还存在与现代。”此外,格林伯格教授还简单介绍了其它几种殖民主义。

在讲座的下半节,格林伯格教授提出了5个相关的问题,“保罗·弗莱默(Paul Frymer)和朱利斯·威廉姆(Julius Wilm)是否同意美国是一个移民殖民地?他们有何不同?”;“举出一个愿意提供土地以促进定居点建设的州、一个不愿意提供土地的州”;“为什么联邦政府不向定居者提供免费土地?”;“天定命运读本中哪些文件符合保罗·弗莱默对土地分配的分析?哪些与其矛盾?”;“天定命运读本哪些支持美国是一个殖民国家?哪些与其矛盾?”。

研习营成员分组进行了讨论并踊跃回答,在积极地讨论中结束了上午的研习。


二、“全球化视野下的北美毛皮贸易”

 “全球视野下的美国早期外交史”研习营第二天

下午南开大学付成双教授从全球视野角度出发,为我们带来了以北美毛皮贸易的主题讲座。付成双教授从一张地图切入,简单介绍了北美毛皮贸易概况。北美毛皮贸易从殖民地时期开始(16世纪)一直延续到大约19世纪40年代,东西空间从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南北范围从弗吉尼亚至哈德逊湾。而后,付成双教授指出,毛皮贸易形成的“毛皮边疆”与以特纳为代表的传统派提出的“农业边疆”有着不同开发形式,其有扩张性强但十分脆弱的特点。付成双教授指出特纳“农业边疆”的扩张往往需要几代人的经营,同时特纳的边疆理论可塑性极强,它是一个地带,也可以说是一种经济模式。

与“农业边疆”发展不同的是,在北美毛皮贸易中,白人与印第安人建立起合作,形成了“白人充当商人,印第安人充当猎手”的关系。北美毛皮贸易主要基于海狸和白尾鹿这两种动物。付成双教授简单介绍了这两种动物毛皮的用处,海狸毛由于其防水性好、可塑性高、附加价值高等原因在毛皮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印第安人的经济以生存经济为主,白人的商品经济难以介入其中,于是选择以物易物的方式同印第安人进行交易,其中包括枪支弹药、朗姆酒等物品。在与印第安人交流过程中,白人和印第安人通婚的情况不在少数,从而出现被称为“梅蒂人”的混血人种。付成双教授的讲座把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开拓了研习营成员的学术视野。


三、“天花接种、种痘与美国早期天花防疫体制的奠基”

 “全球视野下的美国早期外交史”研习营第二天

随后,丁见民教授做了“天花接种、种痘与美国早期天花防疫体制的奠基”主题讲座。丁见民教授从天花的历史渊源着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天花的起源以及天花与黑死病的差别。1712年梅特兰(Maitland)医生在土耳其为其女儿接种天花成功,后来他在回到英国后,积极推广天花接种技术。对于天花接种技术是如何传入北美,丁见民教授介绍了两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一是由科顿·马瑟看到《皇家学会哲学会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 of the Royal Society)刊登的土耳其人实行预防接种的文章从而在北美得到传播;二是马瑟从黑奴阿尼西姆处得知,这名黑奴曾接种天花,从而获得天花的抵抗力。

丁见民教授介绍了天花接种在北美传播的曲折过程。在初期,天花接种仅仅是在波士顿周围市镇传播,并且受到了民众强烈的反对。反对者主要包括医生、市政官员以及大量居民。丁见民教授认为,天花接种技术遭到如此强烈反对的原因是这一技术未被大众接受为“正常医药”;成功接种案例为黑人奴隶;民众对于天花的恐惧;天花接种程序繁复,普通民众较难承受等等。在接下来的天花接种技术传播中,该技术不断获得改进,同时也逐渐形成相应的医疗规范,天花接种的价值得以显现。由于天花接种所需费用普通民众难以承担,免费的天花接种行动逐渐兴起。1799年以后,牛痘接种技术开始在北美大陆传播,与之前相比,牛痘接种的安全系数更高,种痘成为民众的重要选择。丁见民教授认为美国天花防疫制度的形成早于病菌理论的形成,它对于美国现代医学的发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天花接种技术从欧州向北美的传播,丁老师为研习营成员研究美国早期外交提供了新的切入角度。

“全球视野下的美国早期外交史”研习营的第二天充实而圆满地结束了。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