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会动态 > 学术通讯

学术通讯

通知公告

学者专栏

李剑鸣、杨令侠:《美国历史的多重面向——庆贺历史学家张友伦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前言和目录

更新时间  2011-05-17 作者:李剑鸣、杨令侠

 

李剑鸣  杨令侠

20015月,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的师生聚会,庆贺张友伦教授七十华诞。当时,我们几位同门商议,到张先生八旬寿诞时,一定要专门编一本文集作为贺礼。正所谓日月如梭,转眼即近十年。年初,我们向张先生提出编书之议,他的第一反应是辞谢。据我们的理解,张先生为人处事向来冲淡宽和,自然不想在做寿这件事上过于“张扬”;同时,他更不愿给别人增添任何负担或麻烦,即便这次的“别人”是他指导过的研究生。我们解释说,编一本书并不费事,对我们做学生的,不过是答谢师恩于万一;而且,以书祝寿志庆,学术界早就有例在先。经我们反复劝说,张先生终于同意启动组稿和编辑工作。

按照惯例,以编书为前辈学者祝寿,有几种常见的做法。一种是约请学界同行专门撰写论文,另一种是从同门弟子已发表的论文中编选文集。我们采用的是后一种方式。这主要是考虑到,想约的学者在各学校和研究机构多为骨干,工作负担繁重,每年都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指标;而论文集中的文章,又往往不能作为“有效成果”计入工作量。再者,约稿有时间限制,在短期内写出的文章,难免带有急就章的特点。如果从已经发表的论文中挑选佳作,则更可能把有价值的论文集中起来,更好地展现同门弟子的学术水准。这种想法得到了各位同门的支持和响应。于是,这部文集很顺利地就编成付梓了。

我们这些曾受教于张先生的研究生,目前分散在国内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各自的学术工作中,一直谨守师训,力争无辱于张先生的教诲。在我们的心目中,先生在许多方面都树立了标范,给我们提供了终身受益的精神资源。

在我们的印象中,先生是那种身教胜于言传的老师。当年我们在门下求学时,很少听他谈起他自己,包括他求学和治学的经历。我们对这些情况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其他的途径。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求学,回国以后一直在南开大学任教。他在国际共运史和美国史领域,都是公认的权威学者。对南开大学乃至国内的美国史学科建设,他所做的工作尤多;其意义在今天美国史研究和教学的兴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先生精通俄文,其学术生涯的最初二十年,重点研究国际共运史。很多同行最早了解张先生的学问,可能是通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那套“外国历史小丛书”;其中与国际共运史有关的几本,就是由先生撰写的。从70年代末期开始,先生转治美国史,并很快在英文的运用能力上,达到了我们很多人都未能企及的程度。先生的学术兴趣集中在美国工人运动史,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领域与他长期从事的国际共运史研究有联系,同时也由于他觉得,在中国这样的国家有必要关注美国工人阶级的经历。国内美国工人运动史最活跃的时期,正是先生专注于这个领域的阶段。为了更深入的理解美国工人运动史,先生先后涉猎美国农业史、西部开发史、民主政治史和种族关系史;但他在这些领域发表的论著,并不是工人运动史的“副产品”,而具有独立的学术价值,同样很受学界同行的推重。

先生执教的南开大学,美国史是一个特色学科,长期在国内史学界享有盛誉。杨生茂教授于1964年创建美国史研究室,经过多年惨淡经营,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颇具气象。随着先生年事渐高,正当盛年的先生开始操持具体事务。19861990先生出任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这期间他对美国史学科的事情,同样倾注了很大心力。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史研究室陷入低谷,老教师退休,年轻人出国,新成员尚待成长。应对这种局面,先生殚精竭虑,一心要保南开的美国史学统于不坠,并在困境中求得发展壮大。在鼓励和扶持年轻人成长方面,先生用力最多,许多事迹在南开至今有口皆碑。作为承上启下的学术带头人,先生在南开美国史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先生曾担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达十年之久。这个学术团体创建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是全国美国史学人共有的学术平台,对美国史研究和教学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老一代学者退出研究会领导岗位之后,先生也担负了承上启下的重任。从1986年到1996年,研究会在处在一个难题接踵而至的时期,特别是1990年研究会秘书处搬到南开以后,先生身上的担子更重。按照他的本意,早就想从理事长的位子退下来;但出于需要和大家的信任,他一直勉力支持,领导研究会度过了难关,并且取得了新的成绩。此外,先生还始终参与中华美国学会“美国学丛书”的评审,多次担任富布赖特项目的面试专家,以不同的身份,为美国史学科的发展做着相同的工作。

同学们当年对先生普遍有一种敬畏感,在单独面见时,不免有些紧张和局促。这种感受来自于张先生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其实,只要同先生有所接触,就不难发现,他待人十分随和平易。旧史称魏之管宁“名行高洁,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在我们看来,先生正是这种“即之熙熙和易”的长者。无论是在受教期间,还是在毕业以后,我们都感觉到,先生的教导和关怀,正如春天的微风,自然和顺,时时都给我们以美好的熏染。由于受张先生处世风格的感染,我们平时很少向他当面表达敬佩和感激之情。这次欣逢先生八秩寿庆,终于有机会让我们展露一直深藏的心意。

这部文集的编选,得到了各位同门的关心和协助;在出版上则蒙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岳秀坤先生的大力支持。没有这些条件,本书是难以如此顺利地面世的。我们编选这部文集,除以志老师华诞之庆外,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对美国史研究略有助益。至于这些文章的学术价值如何,则只有留待同行和读者来评定。

 

 

前言//李剑鸣、杨令侠

大西洋视野中的北美黑奴新教:一种文化混合体//高春常

清教对殖民地初期马萨诸塞政治的影响//毕健康

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李剑鸣

对《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中宪法译文的意见//周学军

论美国殖民协会的性质//张聚国

多数的暴政舆论的宗教”——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的公众舆论观念//马凌

天主教爱尔兰移民及其在美国的政治参与(18401860//原祖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产阶级妇女走向社会的动因和问题//张聪

论美国公共行政管制的发展与变革//谭融、于家琦

《农业人口外迁与美国的城市化//陈奕平

哈里森毒品法》与美国社会的毒品问题//翟帆

女性、阶级与种族因素的互动:20世纪60 年代以来美国妇女史研究//倪亭

1913年美国威尔逊政府率先承认中华民国的决策过程//秦珊

剩余品时代美国的对外粮食援助政策//王慧英

战后初期美国原子能国际控制政策的形成及其失败//李胜凯

美国与加拿大史学界对两国关系的研究//杨令侠

平常的经历,肤浅的感受(代跋)//张友伦

附录一:张友伦教授著述目录//杨令侠整理

附录二:作者简介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