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会动态 > 学术通讯

学术通讯

通知公告

学者专栏

毕健康:仰望星空 沐浴恩泽——敬贺恩师张友伦先生喜迎80华诞

更新时间  2011-06-08 作者:毕健康

仰望星空 沐浴恩泽

 

——敬贺恩师张友伦先生喜迎80华诞

 

毕健康

 

        星移斗转,岁月如梭。转瞬之间,我阔别美丽如画的南开大学校园已经近20年。我们喜迎张先生八十华诞,点滴往事鲜活地萦绕脑际。

        我与先生似乎注定有缘。

        在考入南开大学之前,就得以满怀崇敬之情,远远地仰视先生。1984~1988年,我在成都东郊四川师范学院(大概1986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读书。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年了,在这个玲珑却过分小巧的校园里,突然出现了一位大学者的身影。过去我们只能在书本上拜读他的名篇佳作的张先生,让同学们仰慕而遥不可及的张先生,出现在我们的大讲坛上。当时,先生陪同一位美国学者讲学,做全程学术口译。先生头发斑白,风度翩翩,以标准、流利的中文,极为从容地翻译美国学者的学术发言。那时,我心中的感觉是,台上的先生非但中英文俱佳,而且形象好,品味高,唯可仰视而已。

        追随先生研习美国历史,凡三年时间。感觉先生是严肃的学者,在我们学生面前不苟言笑。我们88届的几个学生,多半有点“怕”先生。过节或是有事需要造访先生府上,我们便相约而行,结伴而往。先生极有风度地接待我们,展现出长辈的宽容与仁爱。

        先生对学生宽严有度,关键时指导,必要时纠偏。有一阵子,我好像有点着魔,突然对欧洲一体化兴趣盎然。我大概读了几本书,便产生了兴趣,还斗胆地跑到我国著名的欧洲经济问题专家易梦虹府上,得以见识这位大学者平易近人的风采。几年前,在北京得知易先生去世的消息,心中慨然,祈愿他在天上亦享受书香之乐。

        先生知道我“跑偏”,从美国歪到西欧,及时予以指导。于是,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美欧兼顾”,顺利毕业。可是,我到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后,失去了先生纠偏的机会,便再次“跑偏”。这一次“偏”得离谱,连工作语种都发生了改变,改习中东历史。不过,先生这次并未怪罪我,反而勉励我追随杨灏城先生认真研习中东历史。先生到世界历史研究所参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京津理事会,使我再次有幸得以仰视的风采,感受先生的宽和、仁慈。

        我这个人生性好静,不喜热闹。大概是1989年吧,我受美国学者保罗·斯皮卡教授讲授的课程的影响,想搞清楚美国早期清教是怎么回事。我从美国史研究室图书室借了些书,又从斯皮卡教授那里搜罗了相关书籍,闹中取静,便不知深浅地“写论文”。初稿用英文文献堆砌起来,请斯皮卡教授审阅。斯皮卡教授认真审读后,约我到他家谈稿子。在享用他几岁的小宝贝献上的茶水后,我们谈了一个晚上。我记不清谈话的内容了。但有一点印象特别深。他说,你将来在书里不能只提Winthrop Winthrop!我点头同意,内心深处却不以为然。我虽“少年轻狂”,尚不致于狂妄到觉得可以著书立说了。写书,是文化人的事!著述,是文化人的高尚事业。我既不是文化人,更缺少高尚品质,何以著书!不过,今天回过头想想,非常感谢和思念斯皮卡教授。

        我根据斯皮卡教授的修改建议,把稿子改写成中文。或曰洋洋洒洒,或曰啰里啰唆,大约24000字。我不管《世界历史》对篇幅的要求,也不管论文的行文特色,以我认为好玩的书写方式,弄出这2万多字的玩意儿,便寄给了《世界历史》编辑部。编辑部的黄启芳老师十分认真负责,在垃圾堆里挑珍珠,居然觉得有可取之处,退回修改。我捧着稿子和黄先生亲笔手写的改稿信,诚惶诚恐地来到张先生府上。先生和颜悦色地指导我修改论文。我按照编辑部的要求,以12000字为最高限度,删除了一半左右的废话。我把修改后的稿件挂号寄往《世界历史》,尔后踏上了开往四川的火车,在川西南那个小山村等待1990年春节的到来。

        1990年冬天似乎格外寒冷。1991年春天的鸟语花香,我也听之无声,闻之无香,我经常独自一人在南开大学博士生居住的19楼楼顶踯躅徘徊。在研究生毕业以后,我不想让我的档案从南开大学转移到四川省人事厅,再从四川省人事厅转移到自贡市人事局,再从自贡市人事局“下放”到什么局或什么科或什么乡。对当时的我来说,这是相当不乐意的事。就在这个时候,先生伸出了温暖的手。他亲笔为我写了几份推荐书!

        也是在1991年春天,终于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日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西欧北美史研究室(当时称资本主义史研究室)主任王章辉教授,乘一辆浅蓝色的伏尔加轿车来到南开园内。事先我一无所知,当时我手足无措,呆滞木讷。张先生则精神饱满,神采飞扬,满面春风地向王章辉教授介绍我的情况。

        先生,引领我踏上了学问之路!

        先生,引领我踏进世界历史研究所的大门!

 

(2011年6月2日 北京)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