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会动态 > 学者专栏

学术通讯

通知公告

学者专栏

纪念专辑 | 高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学生眼中的何顺果老师

更新时间  2023-03-18 作者:秘书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东北师范大学 高岳

 

 

昨天晚上得知何老师过世的消息不禁错愕,记得毕业之后每次与何老师通电话,他总是很有兴致地讲起他最近读过的书,或者正在修改的文章或书稿。何老师总是把正向和阳光的一面留给我们,让我一时很难与他的突然病倒联系起来。可惜的是,这一切已成过去,从前与何老师相处的情景不禁在脑海里浮现。

 

记得刚进入北京大学读博时,何老师交给我一份手写的书单,上面不仅有世界史和美国史方面的著作,还有一些理论性的著作。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何老师既有对于美国西部开发模式、南部社会经济结构等区域史的专精研究,亦追溯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历史。正是在对二者研究的基础上,他论证了“自由殖民地”是美国资本主义独特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模式,积累型文明发展模式是美利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基于宏阔的视野和对历史理论的兴趣,何老师进一步考察了人类文明的历程,提出文明史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揭示这种文明的精神内涵。在对神话、传说与历史学的关系问题上,何老师提出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之外,在研究神话、传说的时候还要采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古文字学乃至某些自然科学的方法,以弥补传统历史学研究手段的不足,从而突破考据和双重证据法的局限。作为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何老师通过对马克思原始文献中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的考证,提出生产方式≠社会形态。何老师的很多研究具有开创性,而且在他不断的学术探索中,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比如:美国的“立国精神”、美国的“综合崛起论”。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没有创新,也应有所发现或进展。没有新的体会绝不下笔。”

 

何老师治学严谨,严于律己,却并不会指定我们做什么研究,而是令我们感觉到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但找不到方向感到迷惘时,何老师又是我们的领航人。何老师从来没说过,你应该怎样怎样,但我却不自觉地在他的引导下,更频繁到图书馆去查资料,以论证我的观点或解决心中的疑惑。记得上西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专业课,我和师姐陈继静每周到何老师家里上课,何老师对我们的读书心得和不成熟的观点都会耐心倾听,之后与我们进行讨论。经过何老师的点拨,我们对很多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经常与何老师交流,何老师的引导让我对乔治·班克罗夫特的历史观的认知上升了一个新台阶。何老师会在我的论文打印稿上手写进行修改,留下密密麻麻的红色字迹。后现代世界里,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但我的精神家园的支柱却逐渐成形了。

何老师治学敏锐深刻,为人简单纯粹,这两种看似不同的特质在他身上很好地融和起来。印象中何老师从不为世俗之事烦扰,每次与何老师见面,他都会兴致勃勃地讲起他最近的研究心得。如果在学术上有了新发现,则会讲得满面红光,兴奋得像个孩子。看到何老师的神情,我不禁觉得好笑。但想到他心情大好的原因,内心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何老师涉猎广泛,对科技前沿也很感兴趣。因此,何老师会有文章探讨高科技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我在读博期间赴美国耶鲁大学交流访学,记得临行之前,何老师除了交待我复印一些英文图书之外,还嘱咐我参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博物馆时一定要多拍一些照片,到时拿给他看一看。与何老师相处,仿佛从来感觉不到消极和灰暗,他带给我们的总是积极和阳光,仿佛生活在一路向前。

 

毕业之后离开了北京,时不时地打电话问候何老师。那时何老师已经退休了,但每次在电话里他仍然兴奋地跟我讲起最近读的书,或者正在进行的研究。何老师经历了文革,一生中难免会有波折,他只是偶尔提起,而且一两句带过。但会郑重地对我说:“做人要正直,就不怕风吹浪打”。正是在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中,人生中的困境仿佛都在他的豁达和淡然中灰飞烟灭:不管世事变迁,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纵然看淡个人的名利,何老师并不是一个对世界漠然不关心的人,他不时地会针砭时弊。在他的恳切言辞中,分明能够感受到希望中华民族富强文明的殷切之情。

 

何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做人要谦虚低调,他在为学为人上一直践行这个原则。在岁月的长河中,何老师从未停歇学术攀登的脚步。他的乐观恬淡也正是因为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他不懈的探索正是由于他的学术标准很高。正如他自己所说:“学术的价值,既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也不能用权力来衡量,而是取决于所研究的难度和深度及其所揭示的意蕴。”何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学术和精神长存!

 

                                     高岳

                           2023年3月12日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