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动态 > 学术活动

会员简介

学术活动

会员成果

王希教授在东北师范大学讲学

更新时间  2015-05-28 作者:李敏

        2015年5月22日下午,美国宾夕法尼亚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王希教授以《权力与权利的博弈:美国宪法史的再思考》为题,结合自身求学、治学与教学经历,向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师生们,讲述了其写作、修订与增订《原则与妥协》一书的学术思想发展脉络。
在美求学期间,根据对中国现代化和中国学者美国史观的思考,王希教授在著名史家方纳教授的引导下,结合当时美国史学界由政治史转向社会史的研究取向,以第十五条宪法修正案的制定、实施与衰落为叙事主线,将宪法史、种族史、政治史相结合,构建出一种立体的解释框架,最终写成博士学位论文。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发现,宪法及其修正案形成的过程,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协调与妥协的过程。当时的中国学者非常强调美国历史中偶然性因素的重要性,相对忽视行之有效的宪法、具有高度应变能力的宪政体制对美国的国家构建和民族构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王希教授希望写作一本简明美国宪法史,思考美国宪法何以具有如此的生命力与超稳定性,并努力将美国宪法的演变过程真正引入到中国学者的研究视界之中。最终,王希教授写就了2000年版《原则与妥协》一书。
        诚如王希教授所言,每次修订该书都是对美国宪法的重新思考。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启发王老师进一步思考美国选举政治与宪政体制。王希教授发现,该书对美国宪法为什么是“活着的”、为什么能够“活着”以及如何“活着”这类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有简单化理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的倾向。因此,在该书第二版中,他系统分析了相关概念,并对宪法的“崇高性”、“公共性”、阶段性,利益集团的组织化和政治化,以及宪政文化等问题提出个人见解,深化了对美国“活着的”宪法的认识。
        《原则与妥协》第一版与第二版都致力于回答“活着的”宪法这一问题,王希教授意识到这种思考不够深入,没有触及到美国宪法更为本质的东西,尤其是其理想化美国的思维模式在影响着史学写作。并且,多年的治学与教学经验使他个人的思想更成熟、视野更多元,也为他重新思考美国宪政史提供了可能。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王希教授花费五年时间,从权力与权利二者互动的角度,重构美国宪政史,写就了《原则与妥协》增订版的最后三章。在写作的过程中,王希教授从更为根本的认知层面认识到,权力并不是陌生的存在,而是贯穿人类历史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经验,而权利却是近现代国家才必须面对的一种历史体验,且具有统一性和实效性,那么,不同的政体如何保障权力与权利在体制内进行有效地博弈?从美国的历史经验看,权力宪政与权利宪政是美国宪政发展的核心主题,两者之间的互动不仅影响着各自的发展,而且衍生出一种更复杂的限定两者关系的关系,即“权力-权利体制”(powers-rights complex)。
        从学生提问的诸多问题来看,这场报告不仅激发了在场听众对美国宪法、宪政体制、利益集团、种族关系史等研究论题的兴趣,而且在方法论角度上,启发了同学们思考如何发展问题意识、逐步找到问题域,如何真正做到与学界对话,从而体会王希教授所选择的治学路径与所秉持的学术态度。最后,伍斌老师一语中的地总结到,王希教授在追问“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的过程中,成就出如今三版《原则与妥协》,这种对学术论题的持续思考以及学界对该著作每一版次的重视,都体现出该书是一本具有生命力的书,一本真正“活着的”书。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