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动态 > 学术活动

会员简介

学术活动

会员成果

讲座纪要 | 房琴:1619历史项目与近期美国史研究趋势

更新时间  2024-04-07 作者:秘书处

以下文章来源于安师大世界史 ,作者安师大世界史


2024年3月27日下午,美国马里兰州麦克丹尼尔学院历史系房琴教授应邀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为师生们作题为《1619历史项目与近期美国史研究趋势》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韩家炳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

 
讲座伊始,房琴老师向在座师生介绍了“1619历史项目”这一数字人文教学项目的概况,该项目将1619年定位美国历史的开端,而1619年则是第一批非洲黑人奴隶抵达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年份。由此可知,该项目强调黑人、奴隶制等对美国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影响。同时,房琴老师结合自身多年在美国大学的执教经验,思考“1619历史项目”是如何反映美国史研究议题和形式的变化,以及亚裔、非裔等美国少数族裔以怎样视角来构建其来源国的历史以及区域历史。
 
讲座主要围绕“1619历史项目”与美国学界关于美国历史研究的视域变迁和议题转向展开。房琴老师指出了“1619历史项目”虽然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源,亦被应用至全美数千个课堂,但对此项目的争议和批评并没有停止过。一方面源于新左派史学和新自由主义史学等史学界观点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是美国政治博弈的缩影。

 

 
接下来,讲座由1619项目这一问题延展至美国史学研究的变化和趋势上,房琴老师重点聚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位代表性学者及其作品,综合讨论了其研究共性和叙事视角差异。首先,房琴老师关注到环境史学者威廉姆·克罗农(William Cronon)的两部作品《土地的变迁:新英格兰的印第安人、殖民者和生态》(Changes in the Land: Indians,Colonists, and the Ecology of New England)和《自然的大都市:芝加哥与大西部》(Nature's Metropolis:Chicago and the Great West)。前一部著作展现了美洲原住民和英国殖民者持有的截然不同所有权概念对土地的影响。英国法律将土地物化,成为买方拥有交易权的对象。美洲原住民则更多考虑土地用益权,即拥有土地或水域自由采集、狩猎之权。后一部著作从环境角度探索19世纪芝加哥成为美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和大西部腹地的生态和经济变化,将城市与国家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房琴老师将视角聚焦美国社会的移民,详细介绍了移民史学者李漪莲(Erika Lee)的两部著作《美国人的美国:一部美国仇外史》(America for Americans: A History of Xenophobia in the United States)和《守卫美国的国门:排外时期的中国移民(1882—1943)》(At America's Gates:Chinese Immigration during the Exclusion Era,1882—1943)。房琴老师强调了李漪莲身为第三代亚裔的特殊身份,而且梳理了其学术视野的扩展,即从个人家族研究出发,推进到亚裔美国人和其他族裔美国人在族群认同、种族地位以及美国历史建构中的变化和作用。
 
最后,房琴老师提出了80年代后美国史学又一重要转向,即对物质(物种)的深描。她深入阐释了人类学家罗安清(Anna Lowenhaupt Tsing)的著作《末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The Mushroom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On the Possibility of Life in Capitalist Ruins),其中研究了全球最珍贵的蘑菇——松茸,探讨了松茸采集者和消费者的资本连结,从微观物种的视角,阐述世界经济的多样性。
 
讲座尾声,房琴老师强调环境、印第安人、移民、物质等角度对于美国历史开端和发展的解读的重要性,指出了美国历史起源于多族裔乃至多物种的合力,从而向在座师生呈现了当代美国历史叙事中的多元特性。
 
交流环节,针对师生提出的美国历史书写的多元叙事、美国城市发展趋势、身份政治、美国早期史研究学者的思想碰撞等一系列问题,房琴老师都一一做了回应。讲座最后,韩家炳老师对本次讲座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房琴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国史研究的新视角,拓展了学生们的学术视野,有助于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了解,更多角度地研究美国史。
 
最后,主持人韩家炳老师向房琴老师精彩的讲座表示谢意,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供稿:朱仲睿

供图:谢欢欢

排版:吴书画

审核:赵辛阳

 

 

 
编    辑:张晓云     责任编辑:赵辛阳
编    审:孟庆龙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推文 | 欢迎转发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