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动态 > 会员成果

会员简介

学术活动

会员成果

美国西裔史学研究

更新时间  2003-02-06 作者:钱皓(上海外国语
1965年,美国颁布了《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该法生效之后,美国移民的来源结构出现了欧洲移民大幅度减少,亚洲移民和拉美移民大幅度增长的失衡现象。仅10年后的1975年,墨西哥移民就占了西半球入境移民的三分之一以上。[1]作为美国西裔群体中最大的一支移民团体,墨西哥移民人数的增长标志着西裔人口的增长。目前西裔人口正以美国总人口增长率的4倍的速度增长,预计他们将在2010年超过美国黑人的总数,成为美国第一大少数民族群体。[2]1998年统计中,每9个美国人中有1个西裔人,但至2050年后,将达到每4个美国人中将有1个西裔人。[3]这个庞大的群体在美国经济、环境、文化和政治生活中都将在不同层面上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美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的将是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的问题引起美国公众舆论关注和美国移民学者的重视。80年代的最初几年里,美国大众媒介和社会科学家们宣称80年代是“西裔的年代”。[4]这样的公开宣称表明西裔问题不仅成为美国移民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成为美国学术界在21世纪所面临的研究任务。

  一

  西裔(hispanics)是一支在人数上仅次于美国黑人的第二大族裔集团,也是美国社会中最大的有色人种之一。按照美国普查局对西裔的定义,西裔是指“居住在美国,但在西班牙出生,或在讲西班牙语的或其文化渊源于西班牙的拉美国家出生的人。”[5]国学术界中对西裔的主流界定部分地与普查局的界定吻合,即:西裔是指那些讲西班牙语的或其文化渊源于西班牙的拉美国家出生的人,并通常将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古巴人、多米尼加人和哥仑比亚人视作西裔群体中的5个主要成员。[6]美国西裔史学研究的历史和进程是随着西裔移民在美国社会的角色变化和对美国社会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撞击程度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虽然西裔移民迁徙美国的历史不短,但有系统地开展西裔移民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它经历了学术机构建立,学术成果出版和学术研究专题化的三大阶段。

  西裔移民研究机构最初只是在西裔人口密度最大的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佛罗里达州和纽约建立。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奇卡诺研究中心”、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墨西哥美国人研究中心”、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拉美和加勒比海研究中心”和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的“波多黎各研究中心”等。这些研究机构最初致力研究墨西哥文化(或称“奇卡诺文化”)、墨西哥移民美国的历史、美墨关系、古巴流亡者、迈阿密古巴人社区和纽约波多黎各人社区。但随着西裔史学在美国史学界不断深入,一些研究机构除进行独立研究外,还与墨西哥的主要大学开展了合作研究的项目,以促进研究的深入。[7]在众多研究机构中,1973年在纽约市建立的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的“波多黎各研究中心”是纽约市第一个以大学为研究基地,致力研究西裔人的研究中心。[8]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矾分校1980年创建的“奇卡诺研究中心”(csrc)在全美最早开展“奇卡诺研究”,也是奇卡诺研究专刊《aztlan》(阿特兰)杂志的主办者,美国奇卡诺研究领域跨度最大的中心之一。该中心在1980年从政府“第二阶段教育改进基金会”中得到资助,用以购置奇卡诺研究所需的教学及研究资料。中心对美墨关系研究、墨西哥妇女史研究(或称奇卡那研究)和奇卡诺政治研究论题投资最多。[9]

  在西裔研究论题中,美墨关系研究领域的拓展最引人注目。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美墨研究中心已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美墨关系研究基地。同时该中心也致力于一些非学术领域方向的研究,如:工会会员、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及从商人员的研究。在得克萨斯州,得州大学埃尔帕索分校的“美国内陆和边境研究中心”则主要致力美墨边境的研究。1982年,被誉为美国奇卡诺研究“旗舰”的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奇卡诺研究中心”与分布在斯坦福、奥斯汀地区的“奇卡诺研究中心”以及纽约的“波多黎各研究中心”合作,把研究领域推向人口统计学、移民迁徙及一些有关领域的研究。[10]这种合作研究的新走势把西裔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多元化发展阶段。80年代中后期,美墨边境文学作品的大量问世成为奇卡诺研究领域的一支奇葩。

  西裔学术性研究机构在90年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以西南地区、东部地区为主要研究基地。在东部,马里兰大学的“拉美研究中心”除致力对拉美籍美国人研究外,每年还向海外从事拉美问题研究的学者提供博士后研究资金,以此来促进拉美研究全球化。该中心主任索尔·索斯诺斯基在给笔者的电子信件中写到:“中心致力对拉美籍美国人的研究。这些研究包括古巴美国人、墨西哥美国人、波多黎各美国人、哥仑比亚美国人等一切操西语的西裔美国人。研究涉及文化、经济、人口、环境、外交、社区等各领域的课题。中心欢迎一切致力西裔和拉美籍美国人研究的海外学者前来中心参观、访问。”[11]在南部,1970年创建的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墨西哥美国人研究中心”经过30年的发展,现已从早期的纯墨西哥移民史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在“中心”开设的课程中包括人文学、教育心理学、英语、政府、历史、新闻学、拉美研究、广播、电视、电影、社会学和西语,近30个院系的师资加入了这种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合作工程。[12]除此之外,“中心”的研究重点仍放在墨西哥美国人的研究、西裔美国人研究和奇卡诺文化研究的独立研究课题上。1995-1996年,“中心”曾开展博士后研究项目,接受了来自意大利和非美国家的墨西哥美国人研究工作者来“中心”作专题研究,但后因资金匾乏而未能继续。在西部,除那些老牌的“奇卡诺研究中心”继续发挥其在西裔移民研究中的主导作用外,一些新兴的“拉美研究中心”、“奇卡诺研究中心”等相继成立,并将传统的西裔移民史研究转向对西裔移民的族性研究。西裔学术机构的发展和完善一方面将西藏移民研究从纯历史研究中解构出来,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也促使西裔移民研究成为美国移民研究的一个独立分支,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重视。西裔移民研究的学术地位的建立带动了西裔学术成果的问世并在一定的层面上锤炼了西裔移民研究工作者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学术合作能力,为西裔移民研究的专业化和专门化奠定了基础。

  除了这些学术性研究机构外,一些非盈利性教育研究机构、社会民间组织也对西裔移民研究作出了贡献。在得州的圣安东尼奥,“西南选举人登记教育工程”与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墨西哥美国人研究中心”通力合作,对墨西哥美国人的人口统计、选举模式进行了研究。得州休斯敦的“自由国际基金会”对西藏学术性研究会议的举行及研究给予资助。一些私人企业对日渐发展的“西裔市场”看好,它们把西裔人的饮食习惯、消费意识、品牌倾向、广告心理作为它们训练商业人员的基础课程。这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宣传在一定层面上也为“西裔文化”大众化营造了氛围,也为西裔移民研究被全社会认可作了舆论上的宣传。学术性研究机构和非学术性研究机构的扩大和参与为西裔研究成果的问世开辟了道路,从此,有关西裔研究的学术文献开始见诸各学术杂志和出版社,西裔研究进入一个收获的季节。

  二

  在西裔史学发展的历程中,西裔移民研究是伴随着美国移民研究和族裔研究的步伐而拓进。因此,有关西裔移民研究文献常见诸美国移民研究和美国族裔研究的专著之中。西裔移民研究文献中有关墨西哥移民研究的成果首次见诸于世是在60年代后期。民权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妇女运动、反战运动和奇卡诺运动此起彼伏,为美国社会带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社会运动的结果是大量族裔研究作品问世。在这些族裔作品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有关黑人的研究作品和黑人作家创作的作品。在此期间,有关墨西哥移民研究虽有成果面市,但仍是凤毛麟角,且大都作为美国移民研究论著中的一个章节。1973年,菲力普·d·奥特格在其《我们是奇卡诺人》中曾反复陈述“墨西哥美国人在美国一直是被忽视的少数人”[13]。并对文学和新闻媒体中的奇卡诺人的失真描写和报道表示不满。同年,伊哈伯·哈森出版了《当代美国文学》。哈森在其论著中分章对犹太作家和黑人作家对美国文学的贡献作了特别的阐述,但唯独对奇卡诺文化熟视无睹。这种对奇卡诺文化的忽视延续至80年代。1980年《哈佛当代美国写作指南》出版。这部著名的文学手册虽未像对黑人文学那样单开一章对奇卡诺文学进行描述,但对一部奇卡诺作品《城市之光》进行了介绍。[14]1994年出版的《美国历史中民族的一面》对西裔中人数最多的墨西哥美国人、古巴移民和波多黎各美国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分析。从西裔移民研究发展的角度看,尽管墨西哥移民研究常常仅作为一二个章节收录在美国有关移民研究论著中,但对一个新兴的西裔研究学科来讲,这是一个历史的突破。1983年《连接墨西哥移民和美国责任的边境》一书出版。该专著对美墨长达二千多英里的边境在墨西哥移民运动中所形成的自然推力因素和美国对墨西哥廉价劳动力需求的人为拉力因素作了客观分析。它的出版是对西裔移民研究的一种肯定。80年代后期,情况越来越好。不仅是美国西南地区历史引起墨西哥学者和美国学者的关注,早期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探险报告和游记也被收录到《美国文学史》的修订版,这是对墨西哥为美国西南地区的最早定居者和土地拥有者的历史事实的公开承认。1988年出版的题为《墨西哥和美国——两国关系的协调》是一部关于美墨两国关系的研究专著。全书对墨西哥移民在美墨关系中的因素也有所着墨,但全书的重点是两国的外交关系。[15]1990年费朗西斯科·考达斯科主编的《美国移民史辞典》出版,主页共784页。这是一部关于移民史和移民史实知识的学术性著作。为此书撰稿的学者经过大量的“田野工作”,从历史尘封中挖掘和拯救出被尘世忘却但价值无比的有关移民的史料。该书在其墨西哥移民主题中对墨西哥移民作了一个整体观察,随后又列出28个附加词条对有关墨西哥美国人的论文和书籍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对推动墨西哥移民研究有很大的借鉴。该书还收集了大量史学工作者在移民研究领域的优秀论文,令读者大开眼界。但该书对一些不应省略的移民史上最关键的历史史实如:“美国党”、“红色恐惧”、“湿背行动”等却不知何故地被略去了。作为一部移民史辞典,这样的省略就给移民研究带来了资料上不完善的缺憾,读者也由此对该书所收集的资料的可信度存有的一种心理上的怀疑。[16]1991年,西裔研究中曾有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墨西哥移民地方史研究专著出版,书名为《墨西哥人:当代洛杉矶的奇卡诺人》。作者在该书中对洛杉矶的墨西哥移民的历史、社区模式、家庭结构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记叙,该书可视作西裔移民研究专题化的开山之作之一。同年出版的《只是墨西哥人》是第一部试从文化的角度来论述墨西哥人的认同问题,但最终仍落入墨西哥人的政治地位论述的老套。另一专题论著是基蒂·卡拉维塔在1992年出版的《美国的季节工人项目:移民与移民规化局》一书。该论著对美国从1942年至1964年所实行的墨西哥季节工人项目作了一个全面的考察,并对该项目所导致的墨西哥非法移民的产生作了细致的分析,弥补了美国学术界在该专题上的研究空白。

  虽然西裔移民研究在80年代后期得到空前的发展,学术成果累累,但其研究专题化形成规模还是在1992年之后,美国政府和学术界对西裔问题的公开探讨掀开了西裔移民研究新的一章。

  1992年9月,国家数据委员会和国家研究院人口委员会举行了一个美国移民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目的之一是为美国移民规化局在统计信息方面提供援助,另一目的是为联邦统计机构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数据收集和分析上提出改进建议。专题会上,委员会对移民研究提出4点结论和6点建议。(1)移民研究中的纵向研究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挑战性;(2)10年一次的统计数据限制了移民来源研究并对移民身份确定缺少最新数据。移民研究因不能利用最新数据而停滞不前;(3)关于社会福利使用的研究应将非法移民、合法移民和难民区别分析,但有关合法移民和签证持有者的统计数据未收录入许多有价值的数据库中;(4)移民家庭研究是移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移民数据库和移民规化局的记录资料将因移民家庭研究的开展而完善。[17]这4点总结强调了移民数据的“新、全”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移民研究在横向发展中应注重纵向发展。在6点建议中,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研讨会在第五条建议中提出了美墨双边共同研究的项目计划。委员会提出的第五条建议是:“我们建议美国联邦统计局与墨西哥同仁讨论建立双边移民研究合作的可能性。这样的会晤应包括来自双方的著名移民研究者,因这种合作有利于改进移民统计。”[18]这一建议表明美国政府和学术界已经认识到墨西哥移民研究中的墨西哥学者参与的重要性。同时,专题研讨会上公开报告的10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移民研究趋势、移民劳力市场的重组、移民与家庭、墨西哥13个社区分析、移民同化和教育、西裔劳力市场、经济及对移民纵向研究调查的10个主题。1996年,曾参与该研讨会并作会议论文报告的巴里·a·埃德蒙斯顿将此次研讨会的论文和研讨会所提出的建议和总结依据不同主题,汇编成《美国移民统计——对未来研究所需数据的评估》一书,并由国家学术出版社出版。

  该书的出版有利于学术界认清移民研究在未来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如何改进移民研究中存在的“信息源”的“新、全”问题,同时美墨合作计划的提出对推动墨西哥移民研究的进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政府对西裔移民问题的重视和国家学术出版社的参与表明西裔移民研究已受到美国政府的关注和美国学术界的重视。在政府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下,西裔移民研究开始进入一个规模化的专题研究时代。1994年,多萝西和托马斯·赫伯勒合著的《墨西哥美国人家庭影集》作为“美国族裔集团家庭影集”系列之一在纽约出版。作为一部通俗专题读物,该书对墨西哥移民史作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回顾,为广大普通读者了解墨西哥移民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它的出版标志着墨西哥移民研究已正式被学术界列为美国族裔研究的一个主题。同年,《古巴美国人家庭影集》出版。同该系列中的其他读本一样,它所引起的读者效应也是空前的。1995年出版的《结束非法移民的十大步骤》则将西裔移民中的非法移民作为一个专题,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步骤。1998年美国移民史学界推出“新美国人”系列专著,对1965年移民法后进入美国的第三世界移民进行分类研究。在这系列专著中,《古巴美国人》、《墨西哥美国人》、《波多黎各美国人》、《多米尼加美国人》成为美国西裔移民研究中的第一套专题研究论著。它的出版标志着西裔史学开始成为美国移民史学的主体。

  在众多的奇卡诺研究专著中,关于奇卡诺女性的研究也令人瞩目。1996年由新墨西哥州大学出版的题为《奇卡诺女性的创新和批判》是美国女权主义将争取女权的触角伸向奇卡诺女性研究的一个典范。1992年由亚历克斯·d·拉兹莱瑞撰写的《卡斯特罗的游戏——美国的难题:1980年古巴船民》。全书共545页。对1980年发生的12万古巴船民漂向迈阿密的基韦斯特岛的难民事件,作者从古巴和美国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视角分析了其起因、发展过程和后果。作者认为古巴的目的就是要减轻国内经济负担和维持社会安定,而美国方面在这问题上的“人权维护和国家利益”的双重目标使美国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作者借此对美国的古巴难民政策表示不满。1996年出版的《哈瓦那美国——南佛罗里达州的古巴流亡者和古巴美国人1959-1994》一书对聚居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州的古巴移民、难民的历史、经济和文化融合作了一个全面的考察。这是美国移民研究领域第一部关于古巴移民的区域性研究,也是美国古巴移民的地方史研究的开山之作。由于古巴精英团体的人数较多,在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甚大,因此关于古巴的研究已从纯历史研究扩展至对古巴文学、古巴音乐、古巴利益集团、古巴流亡者的研究。1998年出版的《古巴美国人流亡文学》是古巴流亡文学集大成者。此外,1935年出版的《拉美研究手册》也在西裔移民研究的大潮中不断更新。该手册所收集的作品都是由美国学术界著名学者和专家精心挑选,精心选注,由美国国会图书馆西裔部负责编辑。这是一部多学科的手册,每年在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之间变化,每年从世界各地一百三十多个学术界挑选五千多篇作品纳入手册,为拉美研究和西裔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如今该手册可通过3种方式获得:(1)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印刷本;(2)cd rom版,每年更新;(3)网上版,每月更新。

  在西裔移民研究专题化的初期,非法移民、难民研究是西裔移民研究中的重大命题。有关墨西哥非法移民研究和古巴难民研究的论文和报道的大量刊登构筑了专题化的另一道风景线。在该期间问世的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论文有美国《国会季刊每周报道》1994年8月号的《不和谐的声音:敦促克林顿修改对古政策》;《对外政策简报》1994年12月号刊登的《与古巴达成的控制难民流动的协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1994年9月号中的《挡住这股潮流:克林顿古巴难民政策的转变巧克大难题》。涉及非法移民趋势的主要论文有格林·马歇尔的《阻止所有进入这里的移民:美国需要年移民限额来阻止非法移民的潮流》。该论文在《对外参考》1994年12月号发表。论文对美国目前所存在的非法移民的数目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以具体数字引起公众对美国非法移民问题的关注并呼吁美国政府在移民问题上制订更为严格的移民政策。《世界政策》1994年夏季号刊载了彼得·安德烈斯的《美墨人的形成:对非法移民的正确(或非正确)处理》:《政府金融评论》1995年2月号刊出的《无证件移民对财政的冲击》;《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12月号发表的《美国政策和墨西哥迁入美国1942—1992》等大批论文。这些论文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考察了非法移民和难民对美国的影响和这些影响的持续性和变化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9月,美国史学界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美国历史学杂志》出了一期关于墨西哥和美国个案研究的特刊。特刊所选辑的论文涉及美墨历史的反思、美墨边境关系、墨西哥认同、新时期的墨西哥人迁徙美国等主题。[19]该期特刊的封面是一位墨西哥非法移民试图从美墨边境大桥下端攀缘过境的特写。这样的封面设计和特刊内容无疑是告诉读者,非法移民已经成为西裔移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

  纵观西裔史学研究发展史,我们可以这样说:虽然西裔研究历史不长,且其作为美国移民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刚刚起步,但它毕竟将西裔移民研究推向了美国学术界和美国公众,并促使美国移民史学向更广阔的领域拓进,从而协助完成了美国移民史学向第三阶段过渡,即:北欧移民史学→东南欧移民史学→拉美及亚洲移民史学。

  从上述的西裔移民史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知道,80年代和 90年代是美国西裔移民论著和专题论著相继问世的“鼎盛”时期。这些论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空前的,它标志着西裔移民史学作为美国移民史学的一个分支已受到美国学术界的承认和重视。但从对这些专著、论文的研究和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美国学术界有关西裔移民研究的成果中仍存有诸多缺憾。

  首先,西裔移民研究系统化和规模化尚未完全形成。从美国学术界对移民问题的研究规模来看,90年代的研究领域有所拓宽,早年的移民政策研究模式逐趋转向移民文化研究。这期间虽然论著浩瀚,但把西裔移民作为美国多元社会中的一元来进行系统地、全面地、客观地研究仍较薄弱,存有很大的不足,其突出问题表现在学术界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西裔移民是一支对美国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这主要体现在学术专著中。西裔移民研究常常仅作为全书的一个章节,以叙代论,微观琐细研究居主,宏观整体分析甚少。即使是在一些西裔移民研究的专著中,一些学者的研究视角常常聚焦在一些历史重大事件上,忽略或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如 1985年哥合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戴维·m·雷姆斯撰写的《依旧是金门:第三世界来到美国》。该书主页共319页,是继保罗·埃里奇的论著《金门》和约翰·克雷斯顿的论著《黯然失色的金门》后推出的另一部“金门”系列的书。与其他二部书所不同的是,该书的主题是第三世界移民,它是美国移民研究专著中集中研究亚洲和拉美移民的代表作。该书的主题是考察导致第三世界移民在过去的15年间的移民原因和移民将导致的后果,但作者对在美国的非法移民、难民、旅游者和非移民身份来访者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值得一读。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作为一部研究第三世界移民的学术专著,难民研究理应是第三世界移民研究中的主体,而美国的古巴难民是美国在20世纪接受最多的难民。[20]但作者对居住在佛罗里达州的大批古巴难民的成因和影响未作分析和阐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另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西裔专著是1996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由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加西亚撰写的《哈瓦那美国:南佛罗里达的古巴流放者和古巴美国人1959-1994年》。(以下简称《哈瓦那美国》)这是一部关于古巴政治流亡者在南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生活、政治和经济的适应和发展史。女作家通过对近30年的古巴移民和难民的历史的研究,完成了美国古巴移民史研究中第一部完整考察古巴人在迈阿密的历史。《哈瓦那美国》是美国移民史和族裔史研究中最能激起作者和读者兴趣的个案研究。该书共分二大块,即:迁移和逃亡者。在论著的第一部分,作者将古巴移民分为3次移民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59年至1962年;第二次浪潮从1965年至1973年;第三次浪潮从1980年的12万古巴船民从马里埃尔港口漂流至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岛开始至今。作者在写作中采访了大量的古巴当事人,参阅了大量的政府报告、古巴人出版的西班牙语报刊和杂志、文摘,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使论著更富有真实性、可读性。特别是作者对80年代后进入美国的古巴难民的考察和分析。这是美国当代移民史上最富有争议的移民群体。在该书的第二部分,作者对古巴难民在美国社会的适应历程作了一番考察。作者将视角聚焦逃亡者社区的政治、文化和知识分子生活,透视古巴人在美国社会的文化适应和文化认同的过程。作者认为古巴逃亡者对佛罗里达州,特别是迈阿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甚大,乃至影响美国外交政策。作者对流亡中的古巴作家和学者也作了适量的描述。该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大视角,通过这个大视角,读者对古巴移民和难民在美国的经历和文化适应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迈阿密这个世界上古巴人口仅次于哈瓦那的城市正在日益成为美国的“双语和双文化”社会。这一社会现象是否能继续解释美国是一个“熔炉”或是一个“多元”社会?加西亚对此并未作出结论性的评述。虽然《哈瓦那美国》一书所收集的史料和资料极为丰富,但作者并未能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对古巴移民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全书的“叙”大于“论”,导致论著的整体趋于“细节化”、“碎片化”,最终沦为一部记叙性小说。

  1998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乔恩·格杰德主编的《美国移民和族裔史上的主要问题》作为“美国历史上的主要问题丛书”之一在美国问世。全书近五百页,是一部集文献和论文为一体的书籍,既收录了美国移民学界著名学者如奥斯卡·汉德林、约翰·海厄姆的论文,也收录了一些年轻移民学者如提莫西·冯、戴维·h·霍林格的论文。除此之外,该书汇集了美国从1609年至20世纪90年代各个时期的主要移民文献,特别是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中所收录的有关奇卡诺运动、古巴人逃亡美国、朝鲜移民和越南移民的文献。这是移民史学上第一次正式将来自拉美地区和亚太地区的移民作为美国移民史上的主要问题,标志着西裔和亚裔研究将是21世纪移民史学中的研究趋势。该书最大的特色是既注重原始资料的收录,也注重收录不同观点的论文,使读者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对比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然而,该书因局限于篇幅,对美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移民史学家马库斯·李·汉森和当代移民史学家鲁道夫·维考利的论著未能收录,这就使全书在论文布局上有失偏颇,使读者失去系统地认识移民史学大师和了解他们的史学思想的机会。

  其次,西裔移民专著和论文的基本模式仍未摆脱传统的经济决定论和“历史是过去的政治”的束缚。这主要表现在西裔移民史学家在研究西裔移民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时通常是以他们在美国社会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为衡量和作结论的主要参照数。因此古巴移民因其在美国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平均高于墨西哥移民和其他西裔移民团体而被理所当然地认定为西裔移民中对美国社会影响和作用最大、最重要的一支移民团体。这种唯经济和政治论的研究观一方面阻碍了西裔移民研究“全方位”发展的进程,导致西裔移民经济类和政治类研究论著多于其他领域研究的论著,使西裔移民研究陷入“一边倒”的单一化研究格局。另一方面,这种研究观也将一种无形的偏见渗入西裔移民研究。在这种无形的偏见思潮下,古巴移民研究论著多于其他西裔移民团体研究的论著,且对古巴移民的肯定和对其他西裔移民的相对否定形成强烈对照。同时在古巴个案分析中,一些学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舍本逐末,轩轾不分,管窥蠡测,以点带面。对一些“对立的观点”或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这种研究手段粗暴地割裂了一些史实,使历史原貌未能复原。

  再次,移民学者的个人因素对西裔移民研究公正性的影响。一些学者受制自身背景的影响,在研究中难以超脱个人因素的影响,做到客观、公正。一些作者本人就是来自墨西哥和古巴的移民,对母国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另一些作者本人就是1965年移民法后进入美国的新移民,因而对新移民怀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更有作者受本土主义思潮的侵蚀,囿于成见,认为美国是美国人的,因而视这股新移民潮为“来自加勒比海的侵略”。如由巴里·b·利维恩主编的《加勒比海流亡》一书,虽所选辑的论文主要以叙史为主,较少有自己的观点,但所选辑的论文主题均将来自加勒比海的移民视作美国的潜在威胁。在《移民辩论:重塑美国》一书中,这位1965年后进入美国的新移民约翰·伊斯比斯特则完全肯定新移民对美国的贡献。他认为美国对移民控制的政策违背了美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最终有损美国的国家利益。[21]相反,美国本土主义者,专栏作家乔治·威尔认为移民给美国带来的只是一种纯经济 效益,但对美国文化是一场灾难。[22]“新美国人”系列中的《古巴美国人》作者麦格尔·冈萨雷 斯·潘多本人就是一位古巴美国人。在其《古巴美国人》著作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古巴人 的赞美之词。这种个人因素阻碍了作者客观研究西裔移民对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环境的作用,因而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最后,西裔移民研究的理论框架的欠缺和研究方法的落套使西裔移民研究难以深化。 在西裔移民研究中,许多研究者天真地认为那些用来研究非西裔的白人移民的研究方法可 以套用在西裔移民研究中。[23]这样不加分析和扬弃的研究手段不能客观、真实地再现西裔集 团在美国的作用和影响。由于西裔移民在人种、语言、文化乃至宗教信仰上均与居住国(美 国)相去甚远,且其生活的时代和国际大环境均与美国早期、20世纪初期和中期进入美国的 欧洲移民所生活的时代大相径庭,传统的移民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已无法全面解释西裔移 民在美国社会的那种独特的融合方式、同化历程和双重认同。因而在西裔移民研究的文献 中,对西裔移民在美国社会中的这种独特性的解释缺少理论上的支撑和回应。

  我国学术界对美国移民领域的研究从80年代开始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的过程,取得了 一定的学术成果。但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领域仍局限在对美国华人的研究,对美国的西裔移 民研究几乎没有涉猎。90年代后,随着邓蜀生的《移民与美国》一书的出版,学术界拓宽了 研究领域,开始了美国犹太民族、美国亚裔集团、美国欧洲移民研究,学术成果令人欣慰。 中国学者黄兆群的《美国的民族与民族政策》是一本专门探讨美国民族与民族政策的专著。 作者自言该书偏重理论上的勾画和观念上的突破。[24]东北师大美国所梁茂信《美国移民政 策研究》、戴超武《美国移民政策与亚洲移民(1849-1996)》和南开大学历史系李晓岗《美国 的难民政策与冷战外交》的博士论文开创了我国学术界系统研究美国移民问题的先河,但这 些有学术价值的移民研究仍停留在对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研究的层面上,对美国目前移民 数目最大、影响极广、争论不休的西裔移民,特别是墨西哥非法移民,古巴难民问题虽稍有着 墨,但终因囿于篇幅和论文主题限制未能深入地论述。这种研究态势表明美国西裔移民研 究在我国美国学研究领域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填补这块学术“空白”,从一个更为广阔 的角度公正地、系统地研究和探讨西裔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就成为中国美国学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注 释:

  [1] 雷纳德·迪雷斯坦、戴维·雷蒙斯:《族裔美国人:移民和同化的历史》(loenard dinnerstein&david reimers,ethnicamericans:a history of immigration and assimilation),哈珀-罗出版社 1982年版,第 74页。

  [2] 琳达·鲁宾逊:《西裔人不存在》(linda robinsin,hispanics don't exist),参见网站:http://www.usnew.com/usnews/issue/980511/11hisp.html

  [3] 琳达·鲁宾逊:《西裔人不存在》。

  [4] 杰拉多·马瑞、范欧斯·笆笆拉·马瑞:《西裔人口研究: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应用》(gerardo marin&vanoss barbara marin,research with hispanic population:applied social research methods),第 23卷,塞奇出版社 l99l年版,第vii页。

  [5] 涂光楠:《hispanic 译谈》,载《世界民族》,1999年第3期。

  [6] 罗纳波·l·泰勒编:《美国的少数人家庭:一个多元化的视角》(ronald l.taylor ed.,minority families in the unitedstates:a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普雷提斯出版社 1998年版,第 75页。

  [7] l.h.甘、彼特·j·杜格兰:《美国的西裔人》(l. h.gann,&peter j.duignan,the hispanics in he united states),韦斯特维出版社1986年版,第189页。

  [8] 朱迪·加伦斯、安娜·席兹等编:《gale多元化美国百科全书》(judy galens,&anna sheets etc.eds,gale encyclopedia of multicultural america)第 2卷,gale研究出版社 1995年版,第 1142页。

  [9] l.h.甘、彼特·j.杜格兰:《美国的西裔人》,第189页。

  [10] l. h.甘、彼特·j.杜格兰:《美国的西裔人》,第190页。

  [11] 2000年2月20日马里兰州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 saul sosnowski给笔者的电子信件。

  [12] 该中心给笔者邮寄的《中心通讯简报》(center for merican american studies,mexican american studies at ut austin:curriculum report 1999- 2000)。

  [13] 雷纳特·冯·巴德勒本、德雷特里奇·布雷斯梅斯特等编:《冲突中的使命——美墨关系和奇卡诺文化论文集》(renate von.bardelben,&dretrich briesemeister et al.,eds.,missions in conflict:essays on u.s.-mexican relations and chicanoculture),杜宾根出版社1986年版,第xi页。

  [14] 雷纳特·冯·巴德勒本、德雷特里奇·布雷斯梅斯特等编:《冲突中的使命——美墨关系和奇卡诺文化论文集》,第xi页。

  [15] 雷欧雷兰·罗特编:《墨西哥和美国——两国关系的协调》(riorelan roett ed.,mexico and the united states:managingthe relationship),韦斯特维出版社 1988年版。

  [16] 乔治·e·普泽塔:《评论》,载《美国族裔史杂志》(george e.pozzetta,"reviews",see:journal of american ethnic history),1993年春季刊,第12卷,第3期。

  [17] 巴里·a·埃德蒙斯顿编:《美国移民统计——对未来研究所需数据的评估》(barry a.edmonston ed.,statistics onu.s. immigration:assessment of data needs for future research),国家学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

  [18] 巴里·a·埃德蒙斯顿编:《美国移民统计——对未来研究所需数据的评估》,第5页。

  [19] 《美国历史学杂志》(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1999年 9月号,第 186卷,第 2期。

  [20] 劳伦斯·h·弗奇斯:《评论》,载《美国族裔史杂志》(lawrence h. fuchs,"reviews"see:journal of american ethnichistory),1986年秋季版,第6卷,第1期。

  [21] 约翰·伊斯比斯特:《移民辩论:重塑美国》(john isbister,the immigration debate:remaking america),库马里安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22] 约翰·伊斯比斯特:《移民辩论:重塑美国》,第18页。

  [23] 杰拉多·马瑞、范欧斯·笆笆拉·马瑞:《西裔人口研究: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第viii页。

  [24] 黄兆群:《美国的民族与民族政策》,(台)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