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万国:写好博士论文的条件
2005-06-26时间:2005年6月19日 作者:马万国 来源:学术批评网 最近,参加了几次博士论文答辩,借着这个机会,也接触了几篇博士学位论文,不禁产生了一些对如何写好一篇博士学位论文的想法,与大家共勉。 要【查看更多】
-
张春:冷战后中国人的美国观:两个美国、三种态度与走向理性
2005-06-24
● 张春 [内容提要]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两大不信任导致的对内民主、对外专制,是中国人的美国观中存在“两个美国”的根源。尽管存在少数反例,但中国人心目中存在着两个美国这一事实导致了【查看更多】 -
郑贤君:美国司法保护多大的自由
2005-06-24
● 郑贤君 司法保护自由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将司法凌驾于民主主义的立法机构之上,仅以少数几个法官来决定正义为何物呢?法官是在解释法律呢还是在创设法律?“民主法治国家的宪法不允许以法【查看更多】 -
马克垚:努力提高世界史研究的水平
2005-06-16马克垚:努力提高世界史研究的水平
时间:2005年6月14日 作者:马克垚(北京大学教授) 来源:北大史学 近几年来,北京大学历史系,为了提高世界史研究的水平,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特别是博士生毕业论文【查看更多】 -
刘亚伟:什么样的人可以当美国总统
2005-05-25
● 刘亚伟 美国建国初期是没有总统的国家。 美国的建国者认为最好不要把过多的行政权利交给某一个人。权利滋生腐败;绝对权利滋生绝对的腐败。于是,八年抗英是在大陆会议代表的争吵和【查看更多】 -
陶文钊:禁运与反禁运:五十年代中美关系中的一场严重斗争
2005-05-25
● 陶文钊 本文依据美国外交档案及其他中英文资料,论述了5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其演变过程,阐释了新中国政府颇有成效的反禁运努力。文章认为,50年代两国的禁运与反【查看更多】 -
晓青:被误读的“冷战之父”1
2005-05-243月17日晚,乔治·凯南在家中辞世,享年101岁。这个拥有各种头衔的人其实是一个被误读的人。他的论著和他的经历,折射着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最珍贵的两样东西:现实主义和独立精神。而它们的【查看更多】
-
袁津琥:当前高校流弊剖析
2005-04-28陈丹青辞职了,因为他在号称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未来若干年就要创建成一所世界名校的大学里,居然看不到希望,引来有识者一片惋惜;晏才宏辞世了,他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教他的电路去了,可是却苦【查看更多】
-
资中筠:学术繁荣与翻译质量成反比
2005-04-27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改革开放以后,对翻译的需求陡增,何止几倍、几十倍!长期处于饥渴状态的读者来者不拒。不仅是合格的译者,合格的编辑也供不应求。于是萝卜快了不洗【查看更多】
-
费孝通: 眼睛望着上帝
2005-04-27费孝通: 眼睛望着上帝 若我们不容易体会美国人男女间的感情,我们当然更不容易了解他们对于上帝的感情了。在我们生活中至少还有男女,我们生理上和他们没有多大差别,即使说我们没有他们发展【查看更多】
-
袁伟时: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2005-04-19原载《东方文化》2002年第6期21世纪的中国人,面对的是顺之者昌、逆之者困的全球化趋势。与此同时,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进入了关键时刻。在这个年代,决定公民和国家发展成败利钝
的最重要条【查看更多】 -
倪亭教授作客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论坛
2004-12-012004年11月24-25日,受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中心的邀请,美国圣玛丽大学历史系教授倪亭女士做客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论坛”,先后作了题为“华裔美国人与在美国的华人”以及“民权运【查看更多】
-
王恩铭教授应邀来南开大学讲学
2004-11-052004年11月4日下午,受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中心的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恩铭教授做客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论坛”,为美国史研究中心的老师和研究生们作了题为“多【查看更多】
-
新黑人文化运动的性质——兼与张友伦、吴金平先生商榷(下)
2003-12-13三 新黑人文化运动是美国新黑人知识分子从文艺方面对黑人解放道路进行的一次探索。他们认为美国黑人最终的出路是在坚持自己个性的前提下融入美国社会,这与同时期发生的加维“返回非洲【查看更多】
-
新黑人文化运动的性质——兼与张友伦、吴金平先生商榷(上)
2003-12-13二十世纪初发生的新黑人文化运动是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史上最重大的文化事件,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黑人现代文化演变的延续。新黑人知识分子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有利形势,以复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