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则民:查尔斯•比尔德与美国宪法——美国史学对比尔德关于美国宪法的解释的评论
2011-12-04美国宪法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部成文宪法,它巩固了十八世纪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鼓舞了当时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
美国宪【查看更多】 -
丁则民:一八九九——一九二三年美帝国主义对古巴的侵略政策
2011-12-04长期以来,有些美国资产阶级御用学者竭力宣扬,似乎美国不是一个殖民主义国家,因为它没有在美西战争后兼并古巴,而是“忠实地”履行它“解放”古巴的“庄重的诺言&【查看更多】
-
程早霞、李晔:新中国成立前后中情局谍员秘密入藏历史探析
2010-05-28[点击浏览该文件:《历史研究》程早霞文稿.doc]
二战结束后,中国西藏成为美国亚洲战略棋盘上的一个重要反共战略点。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中央情报局派人秘密入藏,策动西藏分离势力与美【查看更多】 -
王立新:对20世纪国际史的另一种解读――入江昭《全球共同体》译序
2009-09-09入江昭是当代美国杰出的历史学家,退休前曾任哈佛大学历史系查尔斯·沃伦讲座教授、历史系主任。入江昭于1982年入选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1988年当选为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是迄今【查看更多】
-
王立新:对20世纪国际史的另一种解读
2009-09-09
入江昭是当代美国杰出的历史学家,退休前曾任哈佛大学历史系查尔斯·沃伦讲座教授、历史系主任。入江昭于1982年入选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1988年当选为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是迄今为【查看更多】 -
王立新:中国文化在美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
2009-04-04在中美文化关系史研究中,美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自80年代以来得到学者持续的关注,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留学生的影响,杜威等美国知识领袖在中国的经历以及基金会【查看更多】
-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外交史的国际化与文化转向
2008-11-23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研究出现国际化和文化转向两大潮流。国际化潮流使外交史研究更加重视多国视野和多国档案以及对国际关系中越来越活跃的非国家角色的关注,并导致外交史【查看更多】
-
一个文化国际主义者的学术追求和现实关怀:入江昭与美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
2008-11-23在当代美国国际关系史家中,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以分析国际政治长时段的宏观历史变迁见长,名著《大国的兴衰》为其赢得世界性的荣耀。约翰·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以对东西方【查看更多】
-
美国著名环境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教授访谈录
2008-10-16
按语 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教授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环境史学家之一,现执教于美国堪萨斯大学。他著述颇丰,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11本著作,他刚完成的关于约翰·缪尔的传记,也将于【查看更多】 -
史德的困境与史家的选择
2008-02-18史德之论,起始于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自其之后,倡言史德者代代有人。于今之世,治史者应有史德,似已成学界共识。然究竟何为史德?又如何使史家保持史德?史学界仍在众说纷纭。
有的学者在道德上【查看更多】 -
黄安年:美国最低小时工资和最高工时保障的思考
2007-10-08美国1938年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全国统一规定了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迄今已经快70年了,70年来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美国最低小时工资和最高工时保障制度,值得我们根据本国【查看更多】
-
职业保障体系与美国文官的社会地位
2007-04-10摘要:本文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对职业保障体系与美国文官的社会地位问题进行了综合的考察。作者认为,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建立与健全文官制度的过程中,美国逐步形成了以职务常任以及优【查看更多】
-
黄安年: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
2007-01-09
《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大型历史图片画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安年编著,本书写于2006年5月10日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全线贯通137年周年之际。2006年10月由五洲传【查看更多】